顯示包含「保濕」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保濕」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5月31日星期五

吉木伸子的著作

吉木伸子寫過幾本有關護膚知識的著作,好像已經有台灣人翻譯成中文,所以有心去看她的著作應該不會太難。而在日本國內又怎麼樣呢?有沒有人照她的方法護膚?有沒有用?Google了一下,看到有幾位日本女性發表的感想,以下介紹一下:

http://detail.chiebukuro.yahoo.co.jp/qa/question_detail/q1388482258

這位讀者看完吉木伸子的著作並實踐後,證實到
  • 化妝水這個產品幾乎完全是水,沒有甚麼使用價值。萬一要用,應該選擇含有Vitamin C derivative的產品
  • 皮膚乾燥由Ceramide缺乏而引起,所以保濕應該要用Ceramide
  • 以乳液,Cream來鎖住皮膚水分的做法已經過時等
該讀者本身已經知道Vitamin C derivative的成份很有效,所以長期有使用。看完吉木伸子的著作後,她停用了化妝水和Cream,而開始使用含Ceramide和Vitamin C derivative的美容液。實踐吉木伸子的著作中的方法前,她一直是化妝水→美容液→Cream才可以防止乾燥,而實踐後她發現Ceramide果真有效,皮膚不會乾燥。

該讀者認識到雖然Ceramide沒有如透明質酸一般黏,但對防止乾燥非常有效,同時也學到了Ceramide還有防止皮膚曬黑的功效,所以認為吉木伸子的著作絕對可以學到東西,也認同書中介紹的方法,確實使她的皮膚比以前更加美。

http://lovelybook.blog54.fc2.com/blog-category-61.html

第二位讀者看完吉木伸子的著作後,親身認識到原來Powder foundation真的沒有甚麼刺激。

該讀者在面部以外的皮膚使用Sun screen,但由於希望在最嬌嫩的面部皮膚使用更加溫和的產品,於是按照著作中的建議,於面部使用了Powder foundation。該讀者在著作中學到Powder foundation的作用其實很接近Sun screen產品含有的紫外線阻隔劑(Ultraviolet scattering agent或Ultraviolet blocking agent)作用;進行Laser treatment時,如面上還有剩下微量Powder foundation也好,它仍然會有足夠的阻隔作用,將Laser光線反彈到其他地方。

該讀者同時也在著作中看到就算是普通Powder foundation(非防曬專用Powder foundation)也好,阻隔UV的效果已經相當高,所以皮膚較敏感者最好避免在面部使用Sun screen,而以普通Powder foundation替代Sun screen便可以避免防曬產品帶來的刺激。於是該讀者決定實踐這個建議,面上只搽Cream就上了Powder foundation試試;一上Powder foundation,感覺好像不太均勻,毛孔也好像較為顯眼,但於稍後當Powder foundation與面部皮脂分泌交融好後,看起來覺得效果已經很不錯,除非要求每時每刻都Perfect,否則這個做法完全可以接受。


該讀者還學到對皮膚敏感者Powder foundation比Liquid foundation更適合;由於Liquid foundation必定含有介面活性劑(乳化劑)而它有可能刺激皮膚,而且含有水分的化妝品,必定也含有防腐劑。同時,Powder foundation的顏料(粉)密度比Liquid foundation高,所以阻隔UV的效果也高。

吉木伸子的著作還告訴了該讀者Powder foundation只是顏料,因此只能黏附在皮膚表面,並不會滲入皮膚,所以對皮膚不會構成甚麼負擔。而與Sun screen比較,使用Powder foundation相對不易產生黑斑;絕大多數人根本不懂得正確使用Sun screen,而一般人都有用量太少的傾向。其原因第一是怕Sun screen刺激皮膚,第二是怕Sun screen塗太厚會顯得面上左一塊白色,
右一塊白色,結果防止UV的效果大打折扣,產生黑斑。所以該讀者覺得著作中建議薄薄的Sun screen上面再上Powder foundation的做法絕對值得推薦。

http://keananobaka.blog123.fc2.com/blog-entry-337.html

相信第三位讀者有看過不少護膚書籍,她覺得:

  • 皮膚科醫生寫的書太小看了“美容”,而且內容難於理解
  • 美容皮膚科醫生寫的書,內容過於偏重各種療法的解說
  • 美容專家寫的書,一看便覺得自己變美麗了,但內容缺乏論據
  • 化妝品公司出版的刊物,始終離不開推廣自己公司產品,並將其正當化
該讀者看完吉木伸子的Skin care基本事典後作出了下列評語:
第一章《認識皮膚結構》

非常沈悶,而且太多專門用語,但沒有理解好這一章就無法看懂往後的內容,所以一定要想辦法看懂這一章。理解好這一章就有了基本知識,可以辨別來歷不明的護膚法和護膚品廣告宣稱效果的真假。

第二章《認識正確的體內美肌》

可能聽過無數次,聽到煩,但事實就是健康的體魄才會有美肌。重新認識有關正確的營養攝取,睡眠,荷爾蒙,並從良好生活習慣達到美肌的目標。

第三章《認識基本的化妝品》

雖沒有列出品牌,有具體解說如何選購Cleansing,洗面產品,化妝水,乳液,美容液,Cream,Foundation等產品。明白到化妝品公司的Marketing非常高明(騙人手法了得),發覺原來自己一向只憑“氣氛”選購,令讀者反省過往。該讀者遇到這本著作後丟棄了化妝水和乳液。

第四章《解決皮膚問題的竅門》

這是本著作最充實的部分。通常皮膚科醫生不會認為有關美容的煩惱是個“病”,所以根本不會認真去傾聽患者的煩惱,但書中有結合了醫學根據,醫學美容技術,產品成份背景,講解“皮膚問題”的成因以致解決方法。爬了很多文,看過相關無數訊息的達人,高手也應該會口服心服。



開卷有益。美容皮膚專科醫生的建議已經有了,那麼要不要實踐?





2013年3月7日星期四

保濕品並不是絕對3



Q3 早上不洗面經過了兩星期後,雖然乾燥還是依然,但發現Hairline附近開始有了少量發汗的現象。再過一星期,頸部發紅的症狀也幾乎消失。早上不洗面到第五星期,雖於晚間清水洗面後會有多少緊繃的感覺,眼部和口部周圍外,皮膚表面的粉狀的東西幾乎不再有,而且皮膚也開始恢復光滑起來。

終於挨到了9月20日,經過了八個星期的煎熬;知道我的原來“真面目”的公司同事們都異口同聲說,“現在的皮膚好到完全沒有化妝的必要。”但我覺得鼻子周圍的油脂分泌有時會多了一點,請問現在可以使用肥皂洗面了嗎?還有,今後需要化妝時,我應該怎麼做呢?

A3 十分恭喜妳。其實化妝方面化妝水,乳霜都沒有必要,光是粉底應該已足夠。當日如有化妝,肥皂洗面是沒有問題的,不過以我的個人意見,Oil cleansing method應該更為適合吧。

化妝品本來就是油脂和某種粉末的混合物,塗在面上的化妝品,其中的油脂成份蒸發後(當然不像水分的蒸發那麼快),剩下的粉末就留在面部皮膚表面。在這剩下並黏在皮膚表面的粉末上再加一點油脂後,它又變回原樣,用棉花一抹就可以抹掉。所以Double洗面是可以完全避免的;Eye liner,Mascara,Rouge也可以以同樣方法卸妝。還有,除非濕度偏低,晚間的保濕(化妝水,乳霜)也可以省掉。





2013年3月4日星期一

保濕品並不是絕對2

Q2 適逢盛夏天氣,根據醫生建議的方法,洗面都不可隨意,而且上班還要以沒有打理的“素顏”見人,感覺十分困惑。

終於下定決心,儘管開始實行醫生建議的方法,發覺一兩天後,首先面部發紅明顯減輕,公司的同事們也說我皮膚狀況有好轉,但皮膚依然非常乾燥,皮膚表面還出現粉狀的東西,頸部活動(如回頭)時和面部肌肉活動時都感覺有如皮膚將要裂開,怎麼辦?

A2 請放心,受損角質細胞大約每兩個星期會自動更新,新的角質替代舊的受損角質;約在4星期後變為全新皮膚。繼而皮膚防禦功能恢復,就算不用保濕劑也不會變成4星期前的皮膚狀態(40,50歲的年紀可能需要稍長時間)。

皮膚乾燥惡化,皮膚表面出現粉狀的東西(大量死亡並剝落的角質)是因長期使用保濕產品而導致皮膚“變懶”,皮膚暫停了本身已經具備的保濕Function的結果。除非處於極端的氣候,就算氣候稍為乾燥,正常皮膚本應就可以適應外界環境,所以不去刻意保濕的話,它的防禦能力也會自動逐漸恢復,最後恢復到不用保濕品也自然滋潤的皮膚。

2013年3月1日星期五

保濕品並不是絕對

大概是受了電視廣告的洗腦,許多女性都有白天保濕,晚上又保濕的習慣。妳也許不會接受這樣的想法,但到底有沒有必要日夜不斷地保濕?在網上翻查醫生如何看待保濕品,結果來到日本一家皮膚科診所的病人/醫生Q&A,看到患者請教醫生:

Q1 為甚麼我的頸部(前面)皮膚粗糙而發紅?我是50來歲的女性,因2007年6月底發現頸部前方發紅,而且該部位皮膚也變得粗糙,於是我到了第一家醫院就診,但無法確診是甚麼原因。該醫院打算開類固醇處方,但我拒絕了。

其後我並沒有再看醫生,但症狀日益嚴重;面部和頸部前方不再出汗,同時還有類似Hot flashes(臉潮紅)的症狀。





到了7月份去第二家醫院看婦科的時候,請教婦科醫生她的面部和頸部症狀是否與更年期有關,但醫生並不認為是。順便在同一家醫院看了皮膚科,向醫生請教我的症狀會不會是光照性皮膚病,但醫生卻說該皮膚病的症狀會出現在頸部後方,有別於我的症狀。醫生認為是化妝品過敏,於是勸我做Patch test,但我拒絕了。由於受症狀影響範圍大,醫生認為口服類固醇是唯一辦法,但我也同樣拒絕,結果當時我只接受了外用Vaseline的處方。

我的症狀是只有面部和頸部(前面)乾燥,發紅並發燙。雖是盛夏時候,該部位完全不出汗,外觀與異位性皮炎相似,目前只有使用Vaseline。
皮膚粗糙的現象早在上一年11月份就出現;但當時沒有加以治療,症狀卻自動減輕。其後將原有的洗面劑,乳霜,Cream等產品全部換為“濕疹/超乾燥肌膚用”產品,而化妝是上班時(每週5天)才化。

醫生這樣回答:

A1 應該是過度保濕的結果。要記住凡是塗在皮膚上的東西都是“異物”,因此妳的症狀可能是由過度保濕而導致
,是較常見情況。大概是過度保濕的結果皮膚變得虛弱,導致類似接觸性皮炎的狀態。
女性一般發覺皮膚變得粗糙,便會想到要趕快“徹底清潔,保持衛生,妥當保濕(化妝水,乳霜)”,但這個做法卻會使膚變粗糙變本加厲。所以”不保濕會大件事“這樣的思維要放棄。

乾燥肌表面的角質細胞排列(角質層)不緊密而疏鬆,所以無法有效地防止皮膚中水分蒸發,也無法防禦外來物
的刺激;使用保濕劑雖可以緩和乾燥,但始終無法恢復皮膚原有的防禦功能。

我覺得上一年11月份皮膚開始出現乾燥現
象時轉用所謂的“濕疹產品”可能是整件事的開端,因此我會建議以下做法:

  • 停止朝上起床後的洗面和一切相關動作 
  • 需要抹去患部汗水時務必使用乾爽的手帕 
  • 停止使用包括化妝水在內的一切化妝品(必須嚴守,否則基本上不可能恢復) 
  • 晚間洗面只使用清水,不使用任何清潔劑。避免洗髮水和護髮素接觸面部,花灑不要直接噴面 
  • 沐浴後不要搽任何護膚品(包括Vaseline,化妝水,乳霜等) 


皮膚乾燥的症狀會先暫時惡化並持續大約兩星期,但必須要忍耐和堅持。由於於這個其間的皮膚會處於非常乾燥的狀態,因此會迫使皮膚重新啓動它應有的與生俱來的防禦功能。長期的過度保濕可視為正常皮膚防禦功能的“代工”,所以這個動作可令皮膚的防禦功能處於“放大假”狀態,結果使皮膚不再防止皮膚中水分蒸發,也不會防禦外來物的刺激。“放大假”的皮膚必須這樣喚醒它才能漸漸恢復正常工作狀態。

首先,上述症狀並不是中高年人士專有;所以年輕人也不可忽視。還有,自認皮膚乾燥(妳未必同意,但其實皮膚屬於“異常乾燥”的人並不多),容易對化妝品/護膚品過敏女性會有選購
“濕疹產品”的傾向,但這類產品針對皮脂分泌異常/皮膚防禦力缺乏的肌膚而開發,所以長久依賴這類產品確實有導致上述症狀的隱憂。

醫生肯定有派別,所以他們的治療理念也會不同;某些醫生會認同上述意見,但整個療程猶如戒毒一般艱苦(?),因此另一部分醫生則未必認同。絕大多數醫生愛開處方給患者(處方就是收入),雖屬少數派,但如上述的Consultation加上醫生的悉心觀察(復診)也大可有效治療症狀。醫生在皮炎治療過程中,病人皮膚對類固醇產生依賴性的情況下也會以類似方法脫離依賴性;雖然可能有一段時間會不見得人,但應該還是考慮長遠後果才是明智的做法吧。



2013年1月4日星期五

又說Hirudoid(喜療妥)與保濕劑

相對濕度介乎50%左右的天氣,任何人都會感覺皮膚乾燥,而沐浴,洗面用的清潔劑如何滋潤也好,這樣的天氣還是需要使用保濕劑。以前也寫過有關Hirudoid的保濕功用,今天再說說它。

其實柴亜伊子醫生在她的Blog也有提Hirudoid,並認為它相當好用,她寫道:

關於Vaseline的“以油脂覆蓋皮膚,使皮膚水分不易蒸發”這個理論雖然正確,但水分到底還是會蒸發,所以有時也建議Vaseline給異位性皮炎患者和乾燥肌患者使用,但他們始終覺得用後數小時相當保濕,其後又開始乾燥,而輕微乾燥肌的患者就覺得它黏糊糊而使用感不好,而且不方便塗用。不過經診斷後我也可以為患者開處方,挑選更為適合他們的藥性軟膏。

那麼Vaseline之外醫生會選用的保濕劑有哪些呢?它們主要是
Dimethyl isopropylazuleneGuaiazulene)軟膏,尿素類和類肝素(Heparinoid,化學結構與肝素相似物質)。

Guaiazulene(需要處方)的主成份是Vaseline,此外還含有消炎成份Azulene和保濕劑Lanolin(羊毛脂)。保濕效果比Vaseline好,但也有人對Lanolin呈過敏,所以並非人人合用。由於Vaseline是主成份,所以它也較黏糊糊。

尿素類的保濕劑較普遍,市面上也可隨處購買,並容易使用;它確實有效,但乾燥肌者的皮膚或如果皮膚表面有龜裂/傷口的話會刺痛,所以本人較少建議濕疹患者和年長者使用尿素類的保濕劑。

類肝素保濕劑(需要處方)可以說是最主流的保濕劑,最具代表性的產品為Hirudoid(喜療妥),並有Cream,Lotion,Gel,軟膏狀的產品,以應對患者的各種需要;在眾多保濕劑中,我認為它應該是最方便使用的產品吧。Hirudoid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而Hirudoid的Gel則沒有甚麼保濕作用。它不會有尿素類保濕劑般產生刺痛,但由於它的促進血液循環作用,用後患部可能會隱隱發癢,所以用後萬一持續發癢的話不便長期使用,而價格也當然比Vaseline高。

不過就算是Hirudoid Lotion也好,與化妝品公司出的保濕Lotion相比,它始終還是較為黏糊糊,所以患者不能接受它的話,只能回去使用化妝品公司的保濕Lotion產品(為了較好的“使用感”,犧牲了一點保濕效果)。

不需處方,購買又容易的保濕劑中有沒有好產品?

其實有一種只限於診所銷售,由Vaseline製成的乳液(無藥性);它成份非常簡單,能徹底保護和保濕患部的皮膚。

我也不否認民間傳統上有不少對皮膚好的“油”,如馬油,鯊烯(Squalane),橄欖油等,不過它們是油,所以塗在皮膚就會有油淋林的感覺,但至少天然而不含化學藥物(請注意,並非所有天然產品都安全,部分天然產品也可能導致過敏)。

保濕劑雖然天天在進步,但妳也不一定一下子便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保濕劑。在探索屬於自己的保濕劑的過程中,萬一發覺長期使用某保濕劑後皮膚產生異常就要立即停用該產品,盡快去看皮膚科醫生。



全世界的醫療標準都不一;如Hirudoid在本港是非處方藥(如是錯誤,請煩連絡,以便更正),但在美國,日本等國家它則屬於處方藥,所以就算廠方說它藥性溫和也好,有沒有風險,妳心中應該有數。還有,選擇保濕劑,妳應優先考慮“爽而沒有黏糊糊感覺的使用感”,還是保濕功效和它的持續性?希望妳懂得衡量。


2012年9月20日星期四

siu chit的來信

網友siu chit的來信問道:
我的T字位多油,兩頰較乾爽,不是乾
一星期五日都要在有冷氣的室內
不知道應該使用哪一只較好
daphne 定係 pure olive oil??
能給我一些意見嗎?


全身皮膚除了嘴唇,手掌與腳底外都分布有皮脂腺,而所謂的T-zone部位的皮脂腺較活躍,並且皮脂分泌較多,所以相比之下嘴唇,眼蓋(皮脂腺少)等部位會容易乾燥。以正常皮膚的皮脂分泌量來看,T-zone部位的皮脂分泌量大約多出面頰部位皮脂分泌量整整一倍,所以雖然沒有人喜歡T-zone發亮,但這個情形完全屬正常範圍。

看到上述情況,不要以為自己的皮膚屬於所謂甚麼“混合性”皮膚,於是開始使用標有“For oily skin”,“For dry skin”等標籤的化妝品;“乾性”,“油性”標籤是廠家自己定的(廠家當然不會保證實際效果),是未經醫生(並非指廠家代言醫生)或政府衛生部門監管的標籤。還有,由於男女性的雄性激素分泌於青春期變得非常旺盛,導致皮脂腺增大而令皮脂分泌量也增加(青春期過後,女性的皮脂分泌量有恢復到原有水平的傾向,但男性並沒有);許多男女都在這個時期開始非常努力地洗面,使用一些“強效”(抾油效果過強)洗面產品,有多少皮脂就去掉多少皮脂。不可不知的是包括醫生在內,有不少人懷疑上述這些舉動極有可能是眾多Skin problems的開端,值得各位的關注。

我們所看到的“皮膚”是角質層,而於每個角質細胞之間灌滿了Ceramide(神經醯胺)等細胞間脂質(Intercellular Lipid),起了儲存皮膚水分的作用。而於每個角質細胞內便有NMF(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天然保濕因子),保存角質細胞本身的水分。最後還有覆蓋角質層最外層,由汗水與皮脂組成的皮脂膜有助防止皮膚水分蒸發。乾燥氣候,部份化妝品成份如合成界面活性劑都會導致皮膚乾燥,還有缺乏細胞間脂質,天然保濕因子和皮脂膜中的任何一個組成也會導致皮膚乾燥。而因乾燥皮膚導致皮膚防禦力減退的情況下,為了有效防禦異物入侵皮膚,皮膚下的神經便會進一步延伸(人體的自動防禦Function),更靠近皮膚表面,於是皮膚受到些微刺激,便會產生“痛”,“癢”等感覺。試想想,這一切都發生在保鮮膜那麼薄的角質層裡。

正常人覺得面油太多,因此將面油洗得乾乾淨淨,但不久之後,面油還是會再度出現。早上洗面後甚麼保濕產品都不用,不用多久,也會有面油出現,形成皮脂膜,所以所謂“緊繃”的情況也不會持久。為甚麼?其實這也是人體的自動防禦Function,皮脂缺乏而不能形成皮脂膜的情況下,為了避免皮膚水分蒸發過多,皮脂腺會補充皮脂分泌,因而使皮脂膜形成,皮膚得以保存水分。

再美麗,皮膚還是排泄器官,而皮脂和汗水是排泄物。而皮膚只會排泄皮脂的話,面上的皮脂也不至於會發亮。其實發亮是因為皮脂和汗水的結合而引起。人體不斷在分泌皮脂和汗水,但皮脂主要是油脂,不會蒸發,而汗水主要是水分,所以分泌多少便蒸發多少。水分(汗水)和體溫有助皮脂在皮膚表面擴散,於是才可以令皮脂覆蓋皮膚(形成皮脂膜)。汗水既然會蒸發,所以我們很難看得到底自己分泌了多少汗水,但信不信由你,正常人一天的汗水分泌量有1到1.5公升之多(未算運動等特殊情況),大約是皮脂分泌量的1000倍。

一般認為相對濕度40%~60%便是正常人覺得舒適的濕度。當相對濕度低於40%時,皮膚水分蒸發量增加,因此皮膚會變得乾燥,而當相對濕度超過60%時,普遍會感覺不舒適,同時反而會對蟎(Mite),霉菌等提供了更理想的繁殖環境。香港的夏季沒有冷氣會很難受,而冷氣環境的確會提供相對較乾燥環境;皮脂和汗水的分泌在夏季也會偏多,因此冷氣環境下感覺皮膚並不是怎麼乾燥,但不知不覺,還是可能促進皮膚水分的過多蒸發。

聽起來好像很矛盾,但皮膚科醫生建議最簡單而有效解決皮脂過剩方法是保濕,即防止乾燥。然而安全/效果顯著的保濕劑並非出自化妝品廠商,而是各位可能覺得厭惡的VaselineHirudoid等產品。

siu chit,看妳的形容,妳的皮膚應該很正常,所以高溫潮濕季節就勸妳使用OLEA Daphne Soap,到了秋高氣爽的季節,萬一感覺OLEA Daphne Soap不夠潤,可以考慮轉用OLEA Pure Olive Oil Soap,這樣的解答妳滿意嗎?

2012年8月9日星期四

吉木伸子論保濕-化妝水和保濕的關係2

有些化妝水,用了它,皮膚手感的確會濕潤,但這是“保濕”功效嗎?

相信各位都會同意除了陽光,沒有水分植物便不能生存,所以種植植物的土壤的保濕性(降雨/澆水後土壤中所儲存的水分)對植物有生死存亡的重要性,因此也不難想像祇有極少數動植物可在無法儲存水分的沙漠土壤中生存。

與植物一樣,人的皮膚中能儲存多少水分主宰了皮膚的“潤”和“不潤”。所以對喪失儲存水分能力的皮膚(失去了本身固有保濕能力的乾燥皮膚)施用化妝水就有如灌溉無法儲存水分的沙漠。

那麼皮膚中的水分來自哪裡?儲存皮膚中水分的物質是Ceramide,但它的“水源”是甚麼?男性和兒童都沒有使用化妝水的習慣,但除了冬季乾旱氣候影響之外,他們絕大部分都並沒有乾燥皮膚的問題(同時也
各位想一下,為甚麼皮膚乾燥者多為女性?),各位有沒有發覺這意味著皮膚/Ceramide的“水源”並非是化妝水?雖有不少人都認為化妝水有補充皮膚水分之用,但我們當中其實大部分人根本不必依賴化妝水來抑制皮膚的乾燥,所以皮膚/Ceramide應該另有“水源”。





皮膚所需的水分供應來自體內,而這個機制在不停地由體內輸送水分到皮膚,所以水分的供應並不是問題。蘋果,橙等的果皮(想像一下“皺皮芒”)是個好例子;雖然水分不斷由果皮表面蒸發,但水果果肉中的水分也有不斷發往果皮,因此祇要果肉沒有缺乏水分,果皮便可以保持它的“潤”和“緊致”。人的皮膚也一樣;體內不斷有水分的供應到皮膚,而水分到達皮膚後便被Ceramide“鎖住”,為皮膚提供“潤”和“緊致”的效果,而當皮膚裡Ceramide缺乏時,皮膚中水分便鎖不住了,水分就開始透過皮膚蒸發,皮膚乾燥等現象就開始出現。不過幸好人體2/3由水分組成,所以我們的“水源”並不會有乾枯之憂。

體內Ceramide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繼而防止皮膚水分蒸發的功能會減低,所以當各位理解這個道理後,希望會明白面上使用化妝水,Mineral water噴霧等做法只會使皮膚表層濕潤,但根本沒有照顧到最關鍵的角質層,對控制皮膚乾燥(=角質層乾燥)幾乎沒有實際意義。

2012年8月7日星期二

吉木伸子論保濕-化妝水和保濕的關係1

保濕,顧名思義就是保持濕潤的意思,所以皮膚的保濕就是保持適當濕潤,避免皮膚乾燥的意思。雖然保濕的概念好像人人都知道,但包括美容師在內,實際上真正理解“保濕”的人其實不多。

健康皮膚的角質層中,大約30%是水分。當含水量少於30%時,皮膚便處於乾燥狀態。當我們感覺皮膚緊繃等自覺症狀時,皮膚的含水量可能下降到低於10%的地步,而保濕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這樣的皮膚水分流失。

一提到“皮膚水分”,多數人都聯想到化妝水等產品(不可相信所謂的水潤“手感”),但在皮膚上塗敷多少水分也好,水分始終會不斷蒸發,達不到保濕的作用。而真正的保濕則是“支援”如何保存皮膚中水分和抑制皮膚中水分的蒸發。

我們的皮膚本身已經具備保持水分和
抑制皮膚中水分蒸發的Function(由Ceramide提供),但這個Function會隨著年齡而減退,所以女性必需的保濕其實就是增強這個“保持水分Function”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