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合成界面活性劑的貢獻和未知」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合成界面活性劑的貢獻和未知」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5月13日星期一

Cleansing產品的去污力大還是廚房洗潔精的去污力大?

我們一直在告訴大家洗頭水,沐浴露,Cleansing產品其實就是洗潔精。那麼大家安心使用的Cleansing產品的去污力大還是廚房洗潔精的去污力大?廚房碗碟的油污這麼頑固,當然是洗潔精的去污力大啦?

相信各位知道洗潔精不可能溫和,所以卸妝當然會選擇Cleansing產品。而下面的Video,就算妳不懂日語也絕對看得明白;Biore是Facial cleansing產品,Joy(橙色)是廚房用洗潔精,黑色Permanent marker(油性箱頭筆)代表化妝品(化妝品呈油性),兩個碟子代表皮膚。

看看Video吧:









洗潔精溫和還是Cleansing產品溫和一點?有沒有看到?



2013年2月20日星期三

洗潔精加水稀釋後使用,發覺孩子的皮炎好了?

洗潔精有沒有說明書?大家可能根本沒有注意過這個東西吧?在本港出售的洗潔精的標簽上好像沒有“說明書”或“使用方法”,成份也沒有標出來。但在日本,洗潔精背後的Label上則有註明“使用方法”,也有成份的明細,不過看的人還是很少。

那麼洗潔精“使用方法”和成份表裡到底寫了些甚麼?原來幾乎每個牌子的洗潔精中的界面活性劑濃度為40%以下(日本石鹼洗劑工業會資料Q1-1),而且都註明洗潔精的使用量(使用方法)為“0.75ml洗潔精/1公升水”(洗潔精加水稀釋700多倍的意思)。這是怎麼得來的數據?原來這是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相等與政府衛生部門)於1959年發佈的“厚生省告示第370號”中,第5條B項“洗浄剤の使用基準”(洗浄剤就是中文的清潔劑)而算出來的數據(令人好奇的是,“洗浄剤の使用基準”針對的是洗潔精,所以它有寫明肥皂不受該告示管制)。那麼為甚麼需要這樣的告示?它並沒有說明,但另一個政府機構有下列提示:

由於日本人使用廚用洗潔精有有兩種用途;一是洗碗碟,二是洗蔬菜(小時候在日本上家政科也是教我們蔬菜要以洗潔精溶液浸泡),所以“獨立行政法人製品評價技術基盤機構”有說明劑精的性能必須要滿足:
  1. 足夠的去油污能力
  2. 以“經口攝食”(口服)途徑進入體內的安全性(蔬菜,碗碟上的殘留洗潔精)
  3. 不傷手部皮膚

換句話說,“我們每日每餐都在吃洗潔精”是大前提。

因為碗碟油漬程度不一,洗潔精廠家認為上述基準只是“指引”,更說就算將洗潔精直接擠到海綿上,不加以稀釋便清潔碗碟也毫無問題(根據獅王和P&G的Customer service),但也有廠商因危害雙手皮膚為理由,始終勸喻客戶洗潔精最好要加以稀釋才使用。

網上也看到有人發問界面活性劑(非肥皂)與皮炎到底有沒有關係;一位一向
以來將洗潔精直接擠到海綿上洗碗碟的母親,某日聽她的朋友說沒有加水稀釋的洗潔精很難在過水時沖得乾淨,感覺非常“核突”。聽過這番話後,這位母親試將洗潔精加水稀釋使用,堅持這樣的使用方法,大約過了3星期後發覺女兒的皮炎減輕了,連自己長期感覺無故疲勞的現象也不知不覺消失了。莫名其妙的這個母親當時還以為是氣候轉涼才導致皮炎好轉,但再繼續這個洗潔精使用方法一個月左右,發覺女兒的皮炎差不多得到根治,自己的精神也好得很,她才開始在網上到處打聽有沒有人遇到和她類似的經歷。




上面日本厚生勞動省的一個統計顯示1980年到2008年間各種家居用品導致皮膚障礙(過敏等)的比例;其中“洗劑”表示以洗衣粉為首的各種清潔劑,“裝飾品”表示各種金屬制首飾。而下圖是
厚生勞動省公開的另一個統計,顯示2011年度導致危害健康的家居用品榜(首10名);其中最多導致皮膚障礙的家居用品第3位也是“洗劑”(清潔劑),並指出其中頭號“皮膚障礙”為接觸性皮炎,而女性受害者佔整體受害者的86.4%。也許妳早就心中有數?






2010年11月22日星期一

合成界面活性劑的貢獻和未知 II

還有近期值得關注的是,以植物油脂為原材料的合成界面活性劑/合成表面活性劑的出現。生產商也許意識到消費者對石油化工產品製成的合成清潔劑有所質疑,紛紛研製了以椰油, 棕櫚油等植物性油脂為原料的合成清潔劑。但不可不知的是,無論由石油化工產品或植物性油脂製成的AS(Alkylsulfate)、AE(Alcohol ethoxylates)等合成界面活性劑,到底還是AS或AE,化學結構上是一模一樣的。雖然原料不同,但成品的化學性質,安全性等和石油化工手法提煉出來的AS、AE等合成界面活性劑是沒有任何分別的。

現時市面上的清潔劑產品,絕大多數都含有合成表面活性劑或者已經完全被合成清潔劑(主要成份為經高溫,高壓製成的合成表面活性劑)取代,所以名副其實的肥 皂產品可以說是寥寥可數。在合成表面活性劑不會被人體吸收和不滲透皮膚的大前提下,清潔劑產品的成份表也通常是異常複雜或異常簡約;不一定列出全部成份和添加劑,或者就算列出含有可疑成份也好,大部分消費者還是看不懂,也不會明白成份的安全性。与化妝品的情況一樣,也正因為這些可疑成份已經被界定和皮膚只 會有短暫接觸而並不被皮膚吸收,對可疑清潔劑成份的管制也同樣寬鬆。

本港皮膚專科醫生, 外國多個團體都已經證實合成清潔劑(synthetic detergent)對異位性皮炎(Atopic Eczema),特應性濕疹(濕疹),皮膚異常乾燥,主婦濕疹等症狀有直接影響,但多數患者和消費者還是依然無動於衷,而市面上也很難看到不含合成界面活性劑的個人護理產品和清潔劑。反觀歐美日等國家有不少消費者是非常質疑目前食品中的添加劑和合成清潔劑的安全性,並且避免含有可疑成份的產品,結果有機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一股放棄合成清潔劑,回歸肥皂的潮流也因而出現。

合成界面活性劑的貢獻和未知 I

相信看到這裡,大家都會想到我們每天都在用的沐浴露,洗頭水,洗衣劑等產品可能多半都不是肥皂,而是石油提煉出來的合成界面活性劑。

合成界面活性劑的確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方便,應用層面也廣泛。我們身邊的合成界面活性劑,除了合成清潔劑,還有在食品,化妝品,醫藥產品等等的應用:

食品

食品中,合成界面活性劑的作用是乳化劑,使水分和油脂融合在一起。乳化食品有如植物牛油,牛油,沙律醬,雪糕等。由於是食品,所添加的合成界面活性劑的安全性是首要條件,因此也只有少數而被限定的合成界面活性劑可選用為食品添加劑。

除合成界面活性劑外,大豆成份中和蛋黃成份中也存在天然乳化劑。

化妝品

塗在皮膚上的乳液,乳灀等化妝品要依賴合成界面活性劑來乳化,化裝水則以合成界面活性劑的可溶性,使香料,油脂,藥物溶於化裝水中,粉底類產品使用合成界面活性劑,令粉末均勻地擴散等等,有各式各樣用途的合成界面活性劑。由於化裝品被認定並非用來讓身體吸收,同時也被認定不會滲透皮膚,所以与食品上的應用比較,對添加於化妝品的合成界面活性劑的管制也寬鬆許多。

醫藥產品

合成界面活性劑作為主劑的時候,它可以是殺菌劑。當合成界面活性劑為助劑時,它可使脂溶性物質溶於水,使藥劑配方中脂溶性和水溶性物質並存,也可使油脂擴散在水分裡,使藥膏擦起來清爽,不油膩。和食品一樣,添加於醫藥品中的合成界面活性劑的安全性是首要條件,因此也只有少數,被限定的合成界面活性劑才可添加。

工業用途

合成界面活性劑的工業用途也非常廣泛,紡織,製紙,建築,塑膠,礦業,金屬等行業均有使用合成界面活性劑。當然也會以清潔劑使用,但在工業用途上,它的乳化,分散作用更為重要。它還可使沒有水溶性的農藥溶於水,其乳化劑作用在農業上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雖說合成界面活性劑/合成清潔劑使人們更容易和以更低廉的代價得到衛生,但和人類共存了5000年的肥皂相比,合成清潔劑還有許多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