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2月17日星期一

shirley88girl的來信:納米成份

shirley88girl的來信問道:
我有個問題想問下你,希望你可以幫我解答
我想問我之前買左呢個防曬
http://mimingmart.elle.com.hk/mimingmart/sun_block/Powder-Me-SPF-30-Translucent
但根據你地所講,佢入面含有既Titianium Dioxide係有害。咁我就去問番佢地啦,佢地就話:
如果是Titanium dioxide是納米size, 入了皮膚是會致癌的,但POWDER-ME粒子相對大,只會停留在面上。可以放心使用。

佢地講既係唔係真架?

我都仲係有擔心,之後我再問佢地咁d粉唔小心吸到或者食到又會點呢?如果我男朋友錫我咁又會食埋d粉咁點算?佢地就冇再理我=.=我想知我既憂慮其實係咪成立定係我諗太多?


Hi shirley88girl,


經過納米化處理的Titanium Dioxide的確有健康隱憂;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國際癌症研究所)已把
粉末狀的Titanium dioxide分類為“Possible carcinogen”(可能的致癌物質)。致於其它形態如液態(Lotion,Cream等)中經過納米化處理的Titanium dioxide對人體危害性還是有待進一步實驗和研究,故現時未有足夠證據斷定它的有害性(雖然如此也不表示它對人體安全)。

來信中的產品在相關網頁上稱不含Nanoparticles(納米化成份),但稱其成份為Micronized minerals(微型化礦物)。該網頁沒提供“微型化”到底有多大,所以也無法比較納米化微型化的分別。

根據日本化妝品工業連合會提供的資料,化妝品中的納米成份不可溶於一般化妝品基本材料(水,油,酒精,表面活性劑等),而於生產過程中保持非溶解狀態, 並其平均Primary Particle Size(初級粒徑)為低於100nm者。

而根據日本民間組織Citizens Against Chemicals Pollution(化學物質問題市民研究會),有不少防曬成份在納米技術出現前已經被廣泛使用(如Titanium dioxide等),並且已經得到證實未經納米化的Titanium dioxide等對人體無害。但一旦納米化後,這些原本被視為安全的成份會呈現各種特異的性質;經納米化後,相對其重量和體積,其表面積會變得非常大,因此於納米分子表面產生化學反應的可能性會增加,有利於游離基(Free radicals)的生成等,換句話,這些微細分子的毒性很可能比大分子者為高。同時,這些微細分子也更容易吸引高毒性的金屬和碳氫化合物,有增強毒性的可能性。納米化分子也易於散播在空氣中,吸入肺部後有可能經肺部細胞進入血液系統。

該組織也指出目前並沒有確實的證據指納米化分子可經皮膚吸收,並且進入體內,但推斷納米化分子經受損皮膚或經皮膚傷口進入體內是十分有可能的事。還有,目前可使用於化妝品的成份受到有關法律限制,但對成份的大小和形狀卻毫無管制

歐盟新聞網站EurActiv指出,由於法律沒有規定需要標明化妝品中納米成份的有無,加上廠商也明白消費者對納米成份的避忌,故行業已養成了標簽上“隱藏”納米二字的習慣,所以消費者基本上是無法知道化妝品中到底是否含有任何納米成份。

英國皇家學會/皇家工程學院(The Royal Society & 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於2004年發報的勸喻中也提到,“已有多個證據顯示Titanium dioxide的納米分子不會穿透皮膚,但同樣結論可否適用於已被太陽灼傷的皮膚和患有濕疹等疾病者的皮膚,則仍然未明。而有關化妝品等產品中納米成份(氧化鋅等)對人體皮膚的滲透性並沒有充分的訊息和資料,所以有更深入研究的需要。再者,眾多有關這些成份的安全性質料來自業界,而並沒有以科學論文的形式公開如何取得所謂的安全性資料。

歐盟/歐盟消費品科學委員會
於2007年發表的意見書中,有關Titanium dioxide納米分子的安全性基本上與英國皇家學會/皇家工程學院的勸喻相同,並繼而提出“業界有關納米成份的皮膚滲透性研究的風險評估以健康皮膚者作為標準,但皮膚狀態異常者確有可能讓更多納米分子滲透皮膚,假如納米分子可被皮膚吸收的話,很容易可以推斷皮膚狀態異常者(太陽灼傷,異位性皮炎,濕疹,癬等)會有更大機會經過皮膚吸收納米分子,並且有可能迅速由皮膚擴散到全身。”

澳洲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於2006年5月發表的報告書結論更指出,未能確保安全性前,納米化妝品不應在市場上流通。該組織曾經向超過120家防曬產品生產商諮詢這些公司對納米技術持何種方針和有否銷售含有納米分子產品;結果只有9家廠商回應產品不含納米成份,24家廠商回應產品含有納米成份,95家廠商則回應方針/成份不明或沒有作出回應。該組織強調產品標簽應標明是否含有納米成份,以便消費者可以作出選擇。

美國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指有關納米化妝品安全性數據不足,因此認為其
安全性令人憂慮,故於購買此類產品時,消費者必須作出審慎的選擇。

代表業界的CTFA(美國化妝品,盥洗品和芳香品協會,現易名為The Personal Care Products Council)則向FDA提出經過納米化處理的氧化鋅(Zinc Oxide)和Titanium dioxide(二氧化鈦)安全,無毒性,故對化妝品和防曬產品的應用不存在安全問題。該文章稱納米化後的Zinc Oxide和Titanium dioxide都並非“新”物質,而且得到證明安全有效。納米化後的Zinc Oxide和Titanium dioxide呈透明,而傳統(大分子)Zinc Oxide和
Titanium dioxide呈白色黏稠狀,故這類防曬產品更廣為消費者接受,有效保護皮膚。

儘管CTFA於2006年向FDA提出上述報告,但有關納米化Zinc Oxide和Titanium dioxide對人體健康隱憂的研究報告也陸續被發表,其中重點為:

  1. Titanium dioxide的納米分子為致癌物(經呼吸道吸入Titanium dioxide粉末)
  2. Zinc Oxide和Titanium dioxide的納米分子可傷害人體遺傳基因
  3. Titanium dioxide的納米分子有可傷害老鼠腦細胞的神經毒性
  4. Zinc Oxide的納米分子可影響人體肺部表皮細胞的生存力
  5. Zinc Oxide的納米分子可導致人體皮膚表皮細胞遺傳基因損傷
  6. Zinc Oxide的納米分子對細菌呈高度毒性
總結上述衛生機構和非謀利機構對納米化妝品和納米防曬產品提出的隱憂如下: 
  • 納米化妝品中有關納米分子對皮膚滲透性的研究不充分,尤其對受損皮膚的滲透性令人憂慮
  • 由於納米分子有可能對環境造成負荷,故有必要對其作出完整的週期評估
  • 由於制度上沒有規定在標簽上標明納米分子,而且廠家也沒有實行安全試驗的義務,更不公開納米成份的安全評估,所以消費者無法得知納米成份的安全性,產品中是否含有納米成份







2011年11月10日星期四

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Triclosan和Triclocarban

Triclosan(三氯生,或稱三氯沙)與Triclocarban(三氯卡班)是合成抗菌藥物,常見添加在清潔劑(固體和液體),牙膏,漱口水,除臭劑(Deodorant),剃鬚膏等個人護理產品。Triclosan與Triclocarban都是抗菌藥物而並非抗病毒藥物,所以對病毒無效,因此對預防傷風感冒也無效。

這兩者相對之下,Triclosan較為普遍,普遍到75%人體組織樣本,還有連人類母乳中也驗得出來。調查顯示,Triclosan與Triclocarban都有可能干擾人類的內分泌,而在動物試驗中更觀察到Triclosan會使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而於動物的正常發育中,甲狀腺激素是不可缺少的激素。

直屬美國FDA(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諮詢小組也已表明,和普通肥皂相比,並沒有證據顯示含有Triclosan的清潔劑(洗手液等)會更有效殺菌,而於2009年,由於Triclosan會增強細菌的耐藥性而使抗生素失效,The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加拿大醫學協會)也呼籲聯邦政府禁止在一般消費產品中使用Triclosan。



這是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系列的最後一篇,但誰也說不準將來還會陸續有來?總算和大家分享了最具有害性的成分,希望大家也從此會養成看成分標籤的習慣。由於目前的成分安全性是行業組織說了便算(所以加上“免責條文”,一直都沿用它們明知的不安全成分),而各國衛生部門也只會在出了“大事”後才會站出來干預,所以消費者有必要主動保護自己,不然最終會輕則貼錢買難受,重則還會危害下一代。

2011年11月9日星期三

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Toluene

Toluene是甲苯,是一種常用於指甲油,Nail treatment的溶劑, 使顏料“定型”並於指甲上形成光滑表面。Toluene在標籤上還會以Methylbenzene或Toluol的名稱出現。

接觸(和吸入)Toluene可引起眼部,喉嚨,肺部的刺激,眩暈,頭痛,疲倦和噁心等症狀。同時Toluene對生殖系統呈毒性;增加對新生嬰兒患有出生缺陷和發育延遲的風險。

Benzene(苯)是已知的致癌物,而Toluene也有可能以污染物的形式含有Benzene,所以某些Toluene也可以是潛在的致癌物。

2011年11月4日星期五

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Titanium Dioxide

Titanium dioxide的中文名是二氧化鈦,普遍用在牙膏等個人護理產品中,令產品顏色顯得潔白或者減少產品顏色的透明感。Titanium dioxide同時也在眾多的化妝品和護膚品中用到,而也是許多Sunscreen等防曬產品的防範紫外光的成分。

雖然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國際癌症研究所)已把Titanium dioxide分類為“Possible carcinogen”(可能的致癌物質),但也指明了粉末狀的Titanium dioxide才是Carcinogen;其它形態如液態(Lotion,Cream等)的Titanium dioxide對人體危害性並不高。

儘管如此,近年來防曬產品廠家們都紛紛將防曬成分(二氧化鈦或者氧化鋅)納米化,所以最近的防曬產品搽上身後不再顯得白色,而是透明的。話說回來,由於沒有任何機關來評估納米化化妝品成分和納米化二氧化鈦等成分對人體的危害性,我們暫時還是無法肯定納米化化妝品成分對人體的影響,但部份動物測試的結果則是令人深切關注的。

2011年10月20日星期四

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Thimerosal

Thimerosal (Thiomersal,Merthiolate硫柳汞)是一種含汞(水銀)的保存劑。水銀是眾所周知的毒物,可引起過敏,刺激皮膚,破壞神經系統等。也有報告指出它可以影響人類生殖系統。

Thimerosal於應用在眼部的產品如眼藥水,隱形眼鏡藥水等裡作為防腐劑用途。而水銀本身有時也會添加在化妝品中;2010年由The Chicago Tribune(芝加哥論壇報)舉辦的一項測試結果發現有數個美白產品中含有頗高的水銀成分。水銀容易被皮膚吸收,而Thimerosal本身更是加拿大衛生部( Health Canada)頒布的Cosmetic Hotlist中禁用的成分。

Thimerosal作為防腐劑,在醫藥產品中被廣泛使用;疫苗,抗蛇毒血清(Antivenin),眼科藥物,紋身顏料等產品中都有機會含有它。疫苗中Thimerosal的應用廣受各界爭議,故目前在美國,歐盟和其它少數國家,祇限兒科經常使用的疫苗中,Thimerosal已經被淘汰出局。

北美和歐盟外,其實還有許多國家使用的疫苗裡都含有Thimerosal,但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疫苗中的Thimerosal並沒有顯示毒性,所以也沒有建議其它的施藥方法。

2011年10月13日星期四

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Talc

Talc是滑石,是一種天然礦物,呼吸時吸入體內會有致癌性。經常在靠近陰部部位使用含有滑石成分產品的女性有較高機率患上卵巢癌。使用痱子粉和止汗劑噴霧時吸入散佈在空氣中的滑石(痱子粉和止汗劑噴霧成分)可刺激到肺部。更有報導指出滑石可導致咳嗽,嘔吐,甚至肺炎。由於也有導致呼吸困難的可能性,現時不少兒科醫師都勸喻家長不要在嬰兒身上使用滑石。

滑石在胭脂(腮紅),Face powder(粉餅),Eye shadow(眼影膏),Foundation(粉底),Skin freshener(爽膚水)等化妝品裡都會含有。還有,在靠近敏感的眼部周圍使用含有滑石的化妝品會有機會刺激到眼部的粘膜。

選購含有滑石的化妝品時,為使上述種種風險控制到最低,對大家最好的選擇應是“液態”的產品。


2011年10月12日星期三

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Sodium Lauryl Sulfate和Sodium Laureth Sulfate

Sodium Lauryl Sulfate(SLS,十二烷基硫酸鈉)是著名的眼部和皮膚刺激物,而且同時會增強其它毒物和致敏源對人體的過敏性。它的用途為起泡成份和清潔劑,可在市面上數百品種的洗髮水,沐浴露,泡泡浴,Skin cream和部份牙膏等產品成份裡都會看到它。

當SLS和Ethylene oxide(環氧乙烷)時結合後(Ethoxylated,乙氧基化)可生成較溫和的清潔劑Sodium Laureth Sulfate(SLES,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鈉鹽,又稱十二烷基醚硫酸鈉,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鈉,用途和SLS並無分別),但在SLES的生產和儲存過程都有可能受到1,4 - 二噁烷(1,4-dioxane,1,4-二氧六圜,可能致癌物)的污染。

1,4 - 二噁烷容易滲透皮膚,所以尤其對受損和有傷口的皮膚構成危險。雖然於生產過程中可用廉價的真空剝離工藝(Vacuum stripping)輕易清除1,4 - 二噁烷,但由於這個過程不必在標籤上標明,所以消費者是根本無法知道到底有甚麼產品有經過上述方法處理,清除過1,4 - 二噁烷。再說,Ethylene oxide(環氧乙烷)本身更是已知的致癌物。

Ammonium lauryl sulfate(ALS,銨十二烷基硫酸鈉)也是與SLS非常相似的清潔劑;ALS以銨原子替代了SLS裡的鈉成份,它的用途和SLS也並無分別。由於經過乙氧基化過程生成的ALS也有可能受到1,4 - 二噁烷(1,4-dioxane,可能致癌物)和環氧乙烷(Ethylene oxide,已知致癌物)的污染,儘管ALS同樣會刺激皮膚,但只要它沒有經過乙氧基化(Ethoxylated)過程生成的話,一般還是認為它沒有SLS那麼大的危害性。


2011年10月11日星期二

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Selenium Sulfide

Selenium sulfide的中文名稱是二硫化硒,是去頭皮(去屑)成份;它是去頭皮洗髮水/護髮素和去頭皮治療中經常用到的成份。


上圖是連“醫生都推薦的”去頭皮洗髮水(含有Selenium sulfide),但政府衛生部門又怎麼看這些產品呢?

Selenium sulfide普遍被認為是神經毒素(Neurotoxin)而且已被美国政府US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國家毒理學規劃)和Environment Canada加拿大環境部)列為“可能的人類致癌物”(Possible human carcinogen)。

2011年9月29日星期四

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Quat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Quats,四級銨化合物,季銨化合物)在成份標籤裡的叫法有Benzalkonium chloride(氯化苯甲烷銨),Cetrimonium bromide(溴代十六烷基三甲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和Quaternium-15(季銨15,四級銨15),而這些化合物都有腐蝕性,並會刺激眼睛。Quaternium-15則會釋放Formaldehyde(甲醛)而且同時是防腐劑中最有機會引起接觸性皮炎(濕疹)的成份。

對總人口中約5%的人來說,Quats是強烈的增敏劑(提高過敏反應嚴重性和發生機率),並可引起與哮喘相似的症狀如呼吸停止(Respiratory arrest),而當和熱水一併使用Quats,蒸汽會令Quats更容易被吸入體內。

個人護理產品裡,Quats被廣泛應用作為防腐劑,界面活性劑,殺菌劑等。使用含有Quats的產品後,可立即感覺到皮膚,頭髮變柔軟和柔順,但長期使用
Quats會導致頭髮和皮膚乾燥。

2011年9月28日星期三

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Propylene Glycol

Propylene glycol中文名稱為丙二醇,眾多產品如Moisturizer,Facial cleanser,Foundation,Anti-aging產品,Mascara和染髮劑等都會含有它。Propylene glycol的主要用途為保濕成份成,而由於它成本低廉,更迅速被皮膚吸收的緣故,好多時候替代了上述產品裡的Glycerin(甘油)。

它的化學性質與Polyethylene glycol(聚乙二醇,PEG)非常相近,而且已經被證實即使濃度非常低也有機會導致接觸性皮炎(濕疹)。美國CDC(疾病控制中心)屬下機構US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也公認它為神經毒素,而且也指出有可能導致腎臟受損。由美國美国3E Company(美國最具規模,專業提供全面性化學品對環境,健康和處理上的數據,質訊服務的私營機構)提供的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物質安全資料表)也警告工作上要處理Polyethylene glycol時要避免與皮膚的接觸。

2011年9月23日星期五

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Polysorbate 60 和 Polysorbate 80

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已經寫了不少,還真想不到有這麼多種。

Polysorbate 60(聚山梨醇脂60)和Polysorbate 80(聚山梨醇脂80)以乳化劑和香料成份的用途在多種個人護理產品裡都找得到它們,但Polysorbate 60 和 Polysorbate 80的生產和儲存過程都有可能受到1,4 - 二惡烷(1,4-dioxane,1,4-二氧六圜,可能致癌物)的污染。

1,4 - 二惡烷容易滲透皮膚,所以尤其對受損和有傷口的皮膚構成危險。雖然與生產過程中可用廉價的真空剝離工藝(Vacuum stripping)輕易清除1,4 - 二惡烷,但由於這個過程不必在標籤上標明,所以消費者是根本無法知道到底有甚麼產品有經過上述方法處理,清除過1,4 - 二惡烷。

同樣於Polysorbate 60 和 Polysorbate 80的生產和儲存過程中,它們還有可能受到乙烯二氧化碳(Ethylene dioxide,已知致癌物)的污染。

2011年8月29日星期一

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Polyethylene Glycol

Polyethylene glycol(聚乙二醇,PEG) 和其化合物如Ceteareth(鯨蠟硬脂醇聚醚)都經常在Lotion,沐浴露,所謂”梘液“,嬰兒濕紙巾,防曬霜,洗髮水等個人護理產品中看到。PEG和Ceteareth都屬於石油化工化合物,可使液體增稠,柔順,增加保濕效果,增強產品的滲透性,但PEG和Ceteareth都有可能已經受到1,4 - 二惡烷(1,4-dioxane,1,4-二氧六圜,可能致癌物)和乙烯二氧化碳(Ethylene dioxide,已知致癌物)的污染。

1,4 - 二惡烷更是容易滲透皮膚,所以尤其對受損和有傷口的皮膚構成危險。雖然與生產過程中可用廉價的真空剝離工藝(Vacuum stripping)輕易清除1,4 - 二惡烷,但由於這個過程不必在標籤上標明,所以消費者是根本無法知道到底有甚麼產品有經過上述方法處理,清除過1,4 - 二惡烷。

2011年8月19日星期五

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Phthalates

相信幾乎所有人都以某種渠道接觸過Phthalate(鄰苯二甲酸鹽),由軟塑膠以致空氣清新劑,洗頭水,指甲油等種種物品中都有驗出它。由安全化妝品運動(Campaign for Safe Cosmetics)進行的一項測試結果發現72個測試樣品(產品)中,其中75%的產品都有驗出Phthalate而這些產品涵蓋了Deodorant,香水,Hair gel,Mousse,噴髮膠,Hand lotion,Body lotion等。

Phthalate可使香料氣味更持久,並也可使酒精變性為工業酒精(Denatured alcohol)。有關研究還發現Phthalate可影響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而且也會影響正常生育。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環境與健康展望)於2008年公佈的一項研究的結果顯示,懷孕期間接觸過高濃度Phthalate的孕婦會有更高機會誕下肛門與生殖器官間距離過短的男嬰。發生在上述男嬰的現象與Phthalate的動物試驗看到的結果極為相似;實際上肛門與生殖器官間距離過短的現象和生殖器障礙,雄性的雌性化等現象有密切關係。

較早在2002年,環境與健康展望還指出;一種名為Diethyl phthalate (DEP,鄰苯二甲酸二乙酯) 的常見Phthalate,只需目前日常生活中的接觸量已足以破壞成年男性精子中的遺傳基因,而遺傳基因受損的精子便有機會不育。DEP是常見的香料成份,而人類體內驗出的多種Phthalate中DEP的濃度為最高。在過去8年裡,已有廠商減少了Phthalate的使用,但近年的產品測試中還是有不少香水依然含有高濃度的DEP。還有另一種Phthalate名為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Dibutyl phthalate),是指甲油常見成份,可在處於生育年齡的美國婦女體內驗出很高的含量,另個指甲油成份和使唇膏亮澤的成份鄰苯二甲酸丁基芐(Butyl benzyl phthalate,BBP),經動物試驗證明它與乳癌病發的增加有關連。

歐盟已禁止DBP,BBP和DEHP(鄰苯二甲酸二辛酯,Bis(2-ethylhexyl)phthalate)在化妝品上的應用數年,但由於美加等國家沒有管制化妝品中的Phthalate,因此除了指甲油之外的產品很少會在成份表裡列出Phthalate,但反而成份表的“Fragrance”(香料)中就可能會含有Phthalate,所以要避開它會很困難。

2011年8月10日星期三

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Phenylenediamine

染髮劑成份Phenylenediamine(對苯二胺或PPD)由瀝青提煉而得,特別值得關注。絕大部分染髮劑中都含有PPD,而甚至標榜”天然“,“草本”的染髮劑也有機會含有它,而越深色配方的染髮劑中的PPD濃度會越高。近年來所謂的"Black henna"染髮劑和“臨時紋身”/“仿刺青”(Temporary tattoo)都有機會含有它。


順便一提,真正的Henna塗上去的時候是橄欖綠色,而染好之後是橙紅色的,顧名思義,因為是“臨時紋身”,所以也只可維持一兩星期的“紋身”。Jagua(格尼帕属 美洲格尼帕)可染出淺黑色,但還是達不到Black henna那麼黑,也同樣只可維持一兩星期。


這是典型的由Black henna中PPD導致的皮膚發炎。Google一下Black henna tatoo的Image會發現更多慘不忍睹的相片。通常PPD染髮劑在用後15至20分鐘便要沖洗,故較少機會出現這麼嚴重的發炎,但把PPD當作Henna使用,在皮膚上放置達數小時的話,當然會有更多人經歷皮膚炎,而皮膚炎嚴重程度也會更高。

PPD是致癌物,可導致嚴重皮膚炎症,也可與其它個人護理產品的成份產生化學反應,導致光敏感反應(Photoallergic reactions)。世界各國衛生部門都有對消費者發出警告,切忌使用含有PPD的產品在眼部附近,否則有可能導致皮膚發炎或失明等嚴重後果。


2011年7月29日星期五

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Paraben

Paraben是苯甲酸酯,是一種具抗菌成份的防腐劑。Paraben在個人護理產品中被廣泛使用,而在Deodorant(體香劑)產品裡的應用最為普遍。成份標籤上”Paraben“一字前面通常帶有Methyl-(甲基),Ethyl-(乙基),Butyl-(丁基)和Propyl-(丙基)的字眼。Paraben有類似雌激素的屬性而這個荷爾蒙和乳癌是有一定關聯的。還有,Paraben更對部份人士呈過敏反應或甚至引發接觸性皮炎(濕疹,Contact dermatitis)。

Paraben會透過皮膚被身體吸收而乳癌腫瘤的細胞組織切片檢查(Biopsy)也有驗到它。目前更安全的Paraben替代品是有的,而現時不少個人護理產品也開始標榜"Paraben-free"(不含Paraben)。

2011年7月26日星期二

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Oxybenzone

Oxybenzone是氧苯酮, 又稱Benzophenone-3,4-MBC,Eusolex 4360,Escalol 567或Homosalate。它是多數防曬產品的主成份,有吸收紫外光的作用。絕大多數情況下,防曬產品的SPF越高,氧苯酮的含量也會相對地高。有防曬功效的個人護理產品如有標明SPF指數的Lotion,Facial moisturizer,潤唇膏,噴髮膠等產品都會含有氧苯酮。

氧苯酮與光敏感反應(Photoallergic reactions)有密切關連,而且非常容易透過皮膚被人體吸收,而被皮膚吸收時它也可以“協助”其它個人護理產品的成份進入體內。也有證據顯示它是內分泌干擾物(荷爾蒙分泌干擾物)而可能對神經系統呈毒性。

於2008年,由The 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美國西奈山醫學院)進行的一項調查更指出懷孕中女性與氧苯酮的接觸跟她們所誕下的初生女嬰體重過輕有關連,而根據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疾病控制中心)的抽樣調查資料顯示
,96.8%的美國人口中都驗出氧苯酮。




光敏感反應是甚麼?

這幾天來,本港的紫外光指數處於極高水準,大家最好明白一下到底甚麼是
光敏感反應。它是一種過敏反應;化妝品成份(藥物)遇到紫外光後產生結構變化,變為會刺激皮膚的毒物,導致皮膚曝光範圍發炎。症狀通常會持續一段時間,而看起來酷似濕疹。光敏感反應初時通常會痕癢,患部繼而會有紅腫,起水泡等症狀。

根據台灣臺中榮民總醫院的文獻,光敏感反應也會是植物性的;文章中有提到檸檬敷臉後發生光敏感反應的個案,請大家留心。

2011年7月21日星期四

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Nonylphenol


Nonylphenol(壬基酚)是一種表面活性劑,主要用途是清潔劑成份,但它對人體會產生與雌激素極相似的作用,而人體也會誤認它是雌激素,所以它是內分泌干擾物(荷爾蒙分泌干擾物)。有些塑料會含有它,剃鬚膏,洗頭水,染髮劑中也會含有它,而有些個人護理產品成份分解時也會產生壬基酚。



壬基酚也會是PVC塑料(聚氯乙烯)的成份而假指甲(Acrylic nails,Artificial nails)通常都含有PVC這個化合物。

壬基酚不易在自然環境中分解,而世界各國的污水中都均有驗出壬基酚。因而歐盟已有限制和著手淘汰壬基酚的使用,美國EPA(環保局)也有制定相關指引。目前部份廠商也主動停止壬基酚的使用。

2011年7月18日星期一

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Nanoparticles

Nano是十億分之一的意思而Nanoparticles即是納米粒子的意思;個人護理產品中的納米粒子,便是指個別化學成份以某種方法加工到非常小的微粒使該成份達到一種特別屬性的“加工成份”。目前個人護理產品中如防曬霜等都普遍含有所謂的“納米粒子”,但北美國家產品的成份表裡是不會列出到底哪一個成份是加工成納米微粒狀的。

因為化學成份變得更微細,更容易滲入體內,所以“納米化”的化學成份接觸到脆弱的器官和組織的機率也增大。個人護理產品裡原有的化學成份有它們固有的屬性,但將這些成份再加工成納米粒子,它們的屬性便有可能產生變化,而“納米化”後的化學成份對人體的健康影響卻有不少未知因素。

從動物試驗的結果可以看到某些“納米粒子”在體內可引起發炎,腦細胞受損,癌症前期細胞病變(Pre-cancerous lesions)等,所以目前至少歐盟有規定,廠商必須於成份標簽註明是否含有“納米化”化學成份(化學成份名稱後括號內註明“Nano”)來提醒消費者。

2011年7月15日星期五

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Musks

Musks的原意是天然麝香,屬於動物性,但目前化妝品行業採用的“麝香”卻是個統稱,而絕大多數“麝香”屬人造麝香/合成麝香如Galaxolide(HHCB,佳樂麝香,三環異色滿麝香),Tonalide(Musk Plus, AHTN,吐納麝香), Musk Xylene(二甲苯麝香)與Musk Ketone(麝香酮)等。人造麝香/合成麝香氣味清新,Smooth而香甜,對比下天然麝香帶有動物固有的輕微“糞便/獸味”的氣味。

上述其中Galaxolide和Tonalide屬多環麝香(Polycyclic Musks),而有關的調查資料顯示接觸多環麝香有可能導致身體對其它有害物的抵抗力減退。同時它的化學成份對乳癌的和荷爾蒙分泌失調的風險增加有關連。如洗衣粉/液便是大量使用人造麝香/合成麝香的典型例子。而人體內含有人造麝香/合成麝香(於血液,母乳和新生嬰兒都有驗出多環麝香)的程度似乎是與“香味產品”的使用頻度有關;每個人使用的香味產品(香水和Lotion等化妝品,洗頭水,洗衣液等)越多,體內的Galaxolide和Tonalide等化學成份就越多。

而上述Musk Ketone,Musk Xylene則屬於硝基麝香(Nitro Musks),是研製更有效的TNT(炸藥)時意外發現的產物。

多環麝香和硝基麝香的用途廣泛,由化妝品到清潔劑等產品均有使用。而自從在人體和生態環境中驗出多環麝香和硝基麝香後,更引起了世界各國對這些成份的關注。多環麝香和硝基麝香不會在自然環境中分解,可於體內積聚,可能導致身體對其它有害物的抵抗力減退的同時也和荷爾蒙分泌失調有關連。而令人擔憂的是:香味在多數消費者心裡卻是挑選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產品時的首要選擇因素。

各種人造麝香/合成麝香的有毒成份都不一樣,而它們的有關毒性資料也較少。一個針對維也納醫科大學(Medical University of Vienna)學生進行的調查報告顯示抽取到的血液樣本裡竟然驗出多達11種人造麝香/合成麝香,而83%的血液樣本都驗出Galaxolide;該調查報告也顯示Galaxolide含量最高的血液樣本便是來自Lotion和香水使用量最多的女性。

2011年7月14日星期四

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Methylisothiazolinone和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


Methylisothiazolinone (甲基異噻唑啉酮,MIT)是一種耐熱的水性防腐劑,而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 (甲基氯異噻唑啉酮)也是防腐劑。許多含水質的個人護理產品和化妝品都普遍含有者兩種防腐劑(多半產品會同時使用這兩種防腐劑)。美髮產品如洗頭水,護髮素和染髮劑中最常見甲基異噻唑啉酮與甲基氯異噻唑啉酮,但在沐浴露和清潔劑中也會找到它們。兩者在動物試驗中都顯示對免疫系統呈毒性,也有可能對成長中的神經系統呈毒性。

甲基異噻唑啉酮做為防腐劑使用時,歐盟,美加,日本,中國等國的衛生部門都有限制其濃度不得超過成品中的0.01% (100 ppm)。而高濃度的甲基氯異噻唑啉酮更可刺激皮膚和甚至灼傷皮膚,所以美國有限制Rinse-off(用後需沖水)產品中,甲基氯異噻唑啉酮濃度不得超過15ppm,而做為塗敷(Leave-on)用途時就不得超過8ppm。由於上述問題,今日的甲基異噻唑啉酮和甲基氯異噻唑啉酮的應用多數在Rinse-off產品上,而濃度是極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