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肥皂被淘汰的原因」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肥皂被淘汰的原因」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月26日星期四

被誤解的肥皂:是誰在誤導消費者?

“微酸性,pH5.5對皮膚好”這樣的講法,大家應該聽得多,但是誰在灌輸我們這樣的訊息呢?

P&G是全世界最大個人護理品牌,旗下品牌多到數不清(Olay,Max factor,Covergirl,Vidal sassoon,Wella,Clairol,SK-II等等只是一部分),當然其中絕大部分清潔劑都是標榜“微酸性”的產品,但是各位又知不知道它們旗下有一個125年老牌子,叫做Ivory,就是Ivory soap?Ivory soap是鹼性,這是事實,但P&G有沒有說過Ivory soap對皮膚不好?沒有,當然不能說自打嘴巴的話。雖然多年以來Ivory soap的配方也改過無數次,但它一向都是鹼性產品。

P&G力推旗下各式各樣微酸性清潔劑的同時也沒有對Ivory soap的營銷有鬆懈過。還有,不止是Ivory soap,Camay肥皂(1926年面世)也是它們的Brand。P&G主張微酸性才是“正道”的同時,為甚麼還在生產“鹼性而對皮膚不好的”肥皂呢?

全世界第三大Consumer Goods(消費者物品)生產商Unilever的情形和P&G也差不多,除了擁有多個微酸性清潔劑品牌的同時也擁有Lux品牌,其中包括了鹼性的Lux肥皂(1924年
面世)。產品網頁還介紹說多個好萊塢女星們如Elizabeth Taylor,Marilyn Monroe,Brigitte Bardot,Sarah Jessica Parker,Catherine Zeta Jones和Jennifer Lopez等都推薦Lux。

Unilever旗下還有Dove這個Brand,生產微酸性清潔劑,但為甚麼Dove beauty bar的外表要做到像個肥皂?不覺得奇怪嗎?

可以說是牙膏代名詞的高露潔(Colgate-Palmolive)公司的旗下品牌Palmolive也是肥皂品牌;1900年代初期,Palmolive肥皂更曾經是全世界最暢銷的肥皂品牌(反觀高露潔牙膏本身,你會看到它裡面一定含有SLS,是不折不扣的合成清潔劑,其實應該說幾乎任何Brand牙膏裡都含有SLS)。

Colgate-Palmolive同時還擁有Tom's of Maine公司的大部分股權,而Tom's of Maine可以說是美國一家頗具特色的著名個人護理產品廠商。這個廠商與別不同的地方便是對成分特別講究;它們堅持只使用非合成成分(非石油化工成分,只使用天然成分),對環境沒有負面影響的成分和沒有進行過動物試驗的成分。

回來亞洲,日本的Kao(花王)也一樣。生產和銷售如Curel等品牌產品的同時也一直生產和銷售Kao White肥皂。

如果肥皂對皮膚那麼不好,各國衛生部門應該一早禁止了肥皂才對,但實際上並沒有這樣的事。



各大廠商力推旗下各式各樣微酸性清潔劑的同時,從來也沒有中斷過銷售“對皮膚不好的肥皂”。但近年各大廠商的肥皂事業在企業中的占有率也在逐漸變小,為甚麼呢?我想它們其實很清楚肥皂是個Proven product(到底賣了這麼多個年頭),但因為成本比合成清潔劑高,所以為了Maximize利潤(為使股東們高興,上市公司必然要這麼做),它們逐漸以廉價合成清潔劑產品(微酸性清潔劑是合成清潔劑,而微酸性清潔劑的成分是石油副產品。成分中含少量合成清潔劑外,其餘90%或以上成分只是水)替代肥皂,而“微酸性”(酸鹼度調整劑也便宜的很)就成了令消費者由肥皂轉用合成清潔劑的Perfect excuse吧?

2011年3月31日星期四

肥皂被淘汰的原因


上一回提到肥皂被淘汰的原因,我說過相對沐浴露,肥皂的成本較高,但只提了沐浴露等產品的有效成份為廉價石油副產品,卻忘記說另一個更廉價的成份;沐浴露,洗頭水,洗潔精等產品裡,成份占最多的是甚麼東西呢,大家可想過?

答案是水!

沐浴露等產品的成份標簽上通常不會看到Water這個字,而是用了拉丁文Aqua,也即是水,大家不妨留意一下?寫成Water也好Aqua也好,它一定是成份表裡排在第一個的成份,即表示含量最多。難怪上市公司要淘汰肥皂而以沐浴露取而代之吧?

2011年3月30日星期三

回應

肥皂濕水後會冼手、用完後很濕會容易滋生細菌、而且pH值很高,不適宜弱酸性的皮膚,所以漸漸被淘汰,不過肥皂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是沐浴露做不到的,就是成份簡單,化學物質比較少,對身體比較安全。 ...
XXXXXX 發表於 2010-11-17 15:52




有個網友寫了上述的回應給我,好高興,很有互動的感覺。可惜還是看來對肥皂有不少誤會,所以我也回應一下:


肥皂濃度足夠的話,細菌是基本上無法生存的,所以肥皂本身是基本上不會滋生細菌的。


pH值是由0(最酸性)到14(最鹼性),pH7是中性,所以純正手工皂的pH值並不很高,通常在9.5~10.5之間,除非用完肥皂不過水,讓肥皂留在皮膚上就有可能導致皮膚乾燥,不過相信沒有人這樣用肥皂吧?再說純正肥皂是非常容易過水的;當肥皂遇到大量水分,它會失去作用,不能抾油,抾污垢,所以皮膚狀態正常的話,留在皮膚上的殘留物也可在短時間內被皮脂覆蓋,不會對皮膚構成破壞的。相反,沐浴露的主要成份是以石油副產品為原料的洗潔精,過水比肥皂困難,用完沐浴露後,老覺得有一層滑溜溜的東西在皮膚上,怎麼沖也沖不走,當然也會殘留在皮膚上。但殘留沐浴露遇到大量水分後,並不會失去上述的抾油,抾污垢能力,而繼續在皮膚上抾油,這是它的破壞性,所以沐浴露還必須添加種種的人造/天然潤膚成份以達致不會使皮膚過於乾燥。


致於肥皂被淘汰的原因,最主要是相對沐浴露,它的成本較高,而以廉價石油副產品為原料的沐浴露可為廠商/股東帶來更大的利潤。試看看最普遍的沐浴露包裝吧,廠家不外乎都是P&G和Uniliver等巨型上市公司吧,看到這樣一面倒的局面,大家不覺得奇怪嗎?


肥皂被淘汰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硬水不能讓肥皂發揮它的作用,反而產生大量肥皂垢,而以洗潔精為原料的沐浴露,洗頭水,洗衣粉則可以在硬水中也發揮清潔作用,所以對歐洲,北美洲等硬水地域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實話說,巨型上市公司的銀彈marketing strategy力大無比,他們通過媒體找名人代言人說甚麼,我們可悲的消費者都信到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