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吉木伸子」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吉木伸子」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5月31日星期五

吉木伸子的著作

吉木伸子寫過幾本有關護膚知識的著作,好像已經有台灣人翻譯成中文,所以有心去看她的著作應該不會太難。而在日本國內又怎麼樣呢?有沒有人照她的方法護膚?有沒有用?Google了一下,看到有幾位日本女性發表的感想,以下介紹一下:

http://detail.chiebukuro.yahoo.co.jp/qa/question_detail/q1388482258

這位讀者看完吉木伸子的著作並實踐後,證實到
  • 化妝水這個產品幾乎完全是水,沒有甚麼使用價值。萬一要用,應該選擇含有Vitamin C derivative的產品
  • 皮膚乾燥由Ceramide缺乏而引起,所以保濕應該要用Ceramide
  • 以乳液,Cream來鎖住皮膚水分的做法已經過時等
該讀者本身已經知道Vitamin C derivative的成份很有效,所以長期有使用。看完吉木伸子的著作後,她停用了化妝水和Cream,而開始使用含Ceramide和Vitamin C derivative的美容液。實踐吉木伸子的著作中的方法前,她一直是化妝水→美容液→Cream才可以防止乾燥,而實踐後她發現Ceramide果真有效,皮膚不會乾燥。

該讀者認識到雖然Ceramide沒有如透明質酸一般黏,但對防止乾燥非常有效,同時也學到了Ceramide還有防止皮膚曬黑的功效,所以認為吉木伸子的著作絕對可以學到東西,也認同書中介紹的方法,確實使她的皮膚比以前更加美。

http://lovelybook.blog54.fc2.com/blog-category-61.html

第二位讀者看完吉木伸子的著作後,親身認識到原來Powder foundation真的沒有甚麼刺激。

該讀者在面部以外的皮膚使用Sun screen,但由於希望在最嬌嫩的面部皮膚使用更加溫和的產品,於是按照著作中的建議,於面部使用了Powder foundation。該讀者在著作中學到Powder foundation的作用其實很接近Sun screen產品含有的紫外線阻隔劑(Ultraviolet scattering agent或Ultraviolet blocking agent)作用;進行Laser treatment時,如面上還有剩下微量Powder foundation也好,它仍然會有足夠的阻隔作用,將Laser光線反彈到其他地方。

該讀者同時也在著作中看到就算是普通Powder foundation(非防曬專用Powder foundation)也好,阻隔UV的效果已經相當高,所以皮膚較敏感者最好避免在面部使用Sun screen,而以普通Powder foundation替代Sun screen便可以避免防曬產品帶來的刺激。於是該讀者決定實踐這個建議,面上只搽Cream就上了Powder foundation試試;一上Powder foundation,感覺好像不太均勻,毛孔也好像較為顯眼,但於稍後當Powder foundation與面部皮脂分泌交融好後,看起來覺得效果已經很不錯,除非要求每時每刻都Perfect,否則這個做法完全可以接受。


該讀者還學到對皮膚敏感者Powder foundation比Liquid foundation更適合;由於Liquid foundation必定含有介面活性劑(乳化劑)而它有可能刺激皮膚,而且含有水分的化妝品,必定也含有防腐劑。同時,Powder foundation的顏料(粉)密度比Liquid foundation高,所以阻隔UV的效果也高。

吉木伸子的著作還告訴了該讀者Powder foundation只是顏料,因此只能黏附在皮膚表面,並不會滲入皮膚,所以對皮膚不會構成甚麼負擔。而與Sun screen比較,使用Powder foundation相對不易產生黑斑;絕大多數人根本不懂得正確使用Sun screen,而一般人都有用量太少的傾向。其原因第一是怕Sun screen刺激皮膚,第二是怕Sun screen塗太厚會顯得面上左一塊白色,
右一塊白色,結果防止UV的效果大打折扣,產生黑斑。所以該讀者覺得著作中建議薄薄的Sun screen上面再上Powder foundation的做法絕對值得推薦。

http://keananobaka.blog123.fc2.com/blog-entry-337.html

相信第三位讀者有看過不少護膚書籍,她覺得:

  • 皮膚科醫生寫的書太小看了“美容”,而且內容難於理解
  • 美容皮膚科醫生寫的書,內容過於偏重各種療法的解說
  • 美容專家寫的書,一看便覺得自己變美麗了,但內容缺乏論據
  • 化妝品公司出版的刊物,始終離不開推廣自己公司產品,並將其正當化
該讀者看完吉木伸子的Skin care基本事典後作出了下列評語:
第一章《認識皮膚結構》

非常沈悶,而且太多專門用語,但沒有理解好這一章就無法看懂往後的內容,所以一定要想辦法看懂這一章。理解好這一章就有了基本知識,可以辨別來歷不明的護膚法和護膚品廣告宣稱效果的真假。

第二章《認識正確的體內美肌》

可能聽過無數次,聽到煩,但事實就是健康的體魄才會有美肌。重新認識有關正確的營養攝取,睡眠,荷爾蒙,並從良好生活習慣達到美肌的目標。

第三章《認識基本的化妝品》

雖沒有列出品牌,有具體解說如何選購Cleansing,洗面產品,化妝水,乳液,美容液,Cream,Foundation等產品。明白到化妝品公司的Marketing非常高明(騙人手法了得),發覺原來自己一向只憑“氣氛”選購,令讀者反省過往。該讀者遇到這本著作後丟棄了化妝水和乳液。

第四章《解決皮膚問題的竅門》

這是本著作最充實的部分。通常皮膚科醫生不會認為有關美容的煩惱是個“病”,所以根本不會認真去傾聽患者的煩惱,但書中有結合了醫學根據,醫學美容技術,產品成份背景,講解“皮膚問題”的成因以致解決方法。爬了很多文,看過相關無數訊息的達人,高手也應該會口服心服。



開卷有益。美容皮膚專科醫生的建議已經有了,那麼要不要實踐?





2012年11月15日星期四

吉木伸子論紫外線對皮膚的影響與相關防曬產品智慧

色斑與20歲過後

紫外線帶來的影響大家都略略知道,不過我們還是重溫一下吧。

紫外線可激發位於基底層的黑色素細胞,製造黑色素,這樣產生的黑色素在基底層起到類似黑色窗簾的作用,抑制紫外光進一步穿越到表皮之下,可說是於皮膚的防禦體系。

停止接收紫外光照射後,根據皮膚本身的Turn over週期,黑色素會與死皮(角質細胞)一齊剝落,所以正常情況下,曬黑了的皮膚還是在1個月左右後會恢復原來的膚色。但隨著身體的老化,Turn over週期也延長,所以會發生Turn over週期過後部份黑色素沒有被排出體外(由皮膚表層剝落)的情形;這就是產生色斑的原因,也是多半人於20歲過後會開始慢慢察覺到皮膚上出現色斑的原因。

成年後還延續10來歲時的習慣(沒有防曬),一不小心曬黑皮膚,便有可能一下子就產生大量色斑;祇是去了海灘游泳一次也有可能引發無數色斑的產生,而且這樣的情況一點也不稀奇,所以應注意防曬的重要性。





因紫外線導致的破壞會累積

各位要明白皮膚不單是去海灘曝曬才會受到紫外線的破壞;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皮膚在不斷地受到陽光中紫外光的影響,而這個影響在皮膚內日以繼夜地在累積。累積的過程雖然每日在進行中,而且肉眼可觀察到的變化微乎其微;拿個儲錢罐作比喻吧,就算每日存一點硬幣,在外表上根本看不出儲錢罐裡儲存了多少,直到某日再也裝不下硬幣,才發覺它已經裝滿,紫外光的影響也一樣,靜靜累積多年後,直到某日儲錢罐裝滿/滿瀉,呈現肉眼也可觀察到的皮膚毛病,於是許多人會在30餘歲時突然察覺色斑“激增”。

每個人的累積速度也不一樣;一般認同多數人在20歲前已經接收到一生中有機會接收的大部分紫外光(60%到70%),所以即使現時看不到色斑,假如一個人從小晒到大,她的“儲錢罐”極有可能已經處於即將要裝滿的狀態,因此有可能的話,必須在30歲前後要開始認真對待防曬的問題。

紫外光與皺紋

紫外光不單會引發色斑,而且還會引起皮膚皺紋和促進一切皮膚老化現象,是皮膚的頭號敵人。紫外光穿透到真皮,可使Collagen纖維變質,變成又硬,又沒有彈性的纖維。由於真皮的70%由Collagen組成,所以失去了彈力的Collagen會使皮膚鬆弛和下垂,於是形成皺紋。

許多人誤解“皺紋的起因是乾燥”,但乾燥其實不是皺紋的最大原因,而是Collagen纖維的劣化才是;Collagen纖維的劣化則由紫外光和活性氧等導致,所以吸煙,心理壓力,有害化學品等產生的活性氧會促使皺紋形成。預防皺紋形成,抑制紫外光和活性氧是必需的,而且遠比任何昂貴護膚品有效。

少許日光浴是否更健康?

紫外光確實促進人體內維他命D的活化,令骨骼有效吸收鈣質。但這個作用所需的紫外光只是微量,所以沒有必要為骨骼而曬太陽。再小心防曬也好,始終還是會曬到一些紫外光,所以對骨骼的健康而言,這一點點紫外光就已經夠用了。

順道一提,骨質疏鬆症與紫外光攝取量無關,與鈣質的攝取量也無關。由於骨骼中的鈣質要依賴運動才會增加,所以運動不足才是骨質疏鬆症的最大原因。唯有“善用防曬產品,多些運動”才可以健康和美容一舉兩得。

防曬產品知識

這部份內容,大致和先前Blog內容相同,所以我們沒有重覆譯出來。其中
尤其是有關劑量和使用頻度最需要各位的關注;避免對防曬知識一知半解,請參閱這裡這裡





2012年11月9日星期五

紫外光破壞力>醫療美容修復力

記得數學課堂裡學過這個記號“>”表示“大過”,“大於”的意思?

念中學的時候,在生物科裡妳也應該有學過皮膚結構,不過相信大半人都忘記得一乾二淨喇?看看下圖重溫一下:





先看看上圖左邊;所謂皮膚由表皮(Epidermis),真皮(Dermis)及皮下組織(Hypodermis又稱Subcutaneous tissue)所組成。

再看上圖右邊;Stratum corneum(角質層),Granular cell layer(顆粒層),Spinous cell layer(有棘層)和Basal cell layer(基底層,不是肌底)形成表皮

表皮層(最薄眼皮部位有0.1mm厚,手掌和腳底是最厚部位,也只不過是0.7mm)和真皮層加起來有2~4mm厚,而面部表皮層最上層的角質層部位有0.02mm(保鮮紙的厚度)。

上圖位於表皮下層的是真皮層,裡面除了汗腺(Sweat gland),毛囊(Hair follicle),豎毛肌(Erector pili muscle)等外還包含一大堆組織,而這一層也就是各位最關心的Collagen所在。


再回去表皮層看看;注意一下位於表皮層最下層的基底層。雖然上圖沒有標明,但討厭的黑色素細胞(Melanocyte)也位於基底層。

下圖左方是簡化了的表皮(Epidermis),真皮(Dermis)及皮下組織(Hypodermis又稱Subcutaneous tissue)結構。其中右方匡匡是表皮層的放大圖,有標明表皮(Epidermis),表皮最下層Basal cell layer(基底層),而再往下方便是真皮(Dermis)。注意一下,黑色素細胞(Melanocyte)就緊貼在基底層細胞。




與生俱來的黑色素的多寡決定黑人,黃種人,白種人等的固有膚色;黑人與生俱來的黑色素最多,所以膚色很深,黃種人與生俱來的黑色素份量相對較少,而白種人就最少,膚色最淺,這是遺傳和先天性的。但於後天,黑色素細胞受到紫外光刺激便會產生黑色素,可以引起膚色的變化(曬黑)。

其實妳討厭的黑色素本來的作用是Sun block;黑色素細胞受到紫外光刺激便會產生黑色素,而被黑色素染到色的皮膚細胞使膚色變深(曬黑)。於是深色細胞(深色皮膚)可以起到阻擋紫外光的作用,否則人人都會患皮膚癌(這也是白種人有較多患皮膚癌的原因)。

新陳代謝作用使皮膚的最表層角質層剝落(死皮)的同時,位於基底層附近而被黑色素染到色的皮膚細胞也向皮膚外層推移,在不久的將來最終也成為角質層(位於皮膚低層的皮膚細胞逐步替代剝落了的表層“死皮”)。所以正常情況下當這部份曬黑了的角質細胞剝落時,當然也連同黑色素一齊剝落,因此正常情況下皮膚曬黑後,它還是會恢復原來的膚色。

那麼為甚麼還會產生肝斑,雀斑?雖然黑色素阻擋紫外光的作用是必須的,但由於某種原因(不止是來自紫外光的刺激,還有Peeling,潔面產品等的刺激)使黑色素細胞製造過多黑色素(皮膚的新陳代謝追不上黑色素的產生),或者被黑色素染到色的深色皮膚細胞無法順利進行新陳代謝(排出體外),而當這些無法被排出體外的深色皮膚細胞積少成多便形成我們看到的“斑”。

表皮層最薄的眼皮部位有0.1mm厚,手掌和腳底是最厚部位,也只不過是0.7mm。表皮層和真皮層加起來有2~4mm厚,而面部表皮層最上層的角質層部位有0.02mm。儘管表皮很薄,但皮膚的防禦功能有效使外來物不易入侵體內(包括多數護膚品),否則皮膚接觸到的細菌,病毒等都會進入體內而危害健康(再提醒一下,皮膚是排泄器官)。而真正可以穿過這薄薄的角質層的護膚品並不多,而要使護膚品滲透到真皮層(如試圖補充Collagen)就更沒有甚麼可能。但Cleansing和Peeling產品等倒可以破壞角質層,令皮膚防禦功能受損,導致不該進入體內的東西也滲入皮膚,促成敏感肌等的形成。

與昂貴的護膚品比較,不用錢的紫外光卻有很強的滲透力,而且它的破壞力遠超過醫療美容的修復效果;滲透到真皮層底部(0.1mm~0.7mm深處)便會刺激黑色素細胞,滲透到真皮層(2~4mm深處)便會導致包括Collagen在內的細胞外間質的破壞。


吉木伸子醫生柴亜伊子醫生都說過Cleansing產品等可以破壞角質層,並且防曬是美肌的基本。但妳還不明白如何防曬和防曬的不相信防曬重要性


2012年8月9日星期四

吉木伸子論保濕-化妝水和保濕的關係2

有些化妝水,用了它,皮膚手感的確會濕潤,但這是“保濕”功效嗎?

相信各位都會同意除了陽光,沒有水分植物便不能生存,所以種植植物的土壤的保濕性(降雨/澆水後土壤中所儲存的水分)對植物有生死存亡的重要性,因此也不難想像祇有極少數動植物可在無法儲存水分的沙漠土壤中生存。

與植物一樣,人的皮膚中能儲存多少水分主宰了皮膚的“潤”和“不潤”。所以對喪失儲存水分能力的皮膚(失去了本身固有保濕能力的乾燥皮膚)施用化妝水就有如灌溉無法儲存水分的沙漠。

那麼皮膚中的水分來自哪裡?儲存皮膚中水分的物質是Ceramide,但它的“水源”是甚麼?男性和兒童都沒有使用化妝水的習慣,但除了冬季乾旱氣候影響之外,他們絕大部分都並沒有乾燥皮膚的問題(同時也
各位想一下,為甚麼皮膚乾燥者多為女性?),各位有沒有發覺這意味著皮膚/Ceramide的“水源”並非是化妝水?雖有不少人都認為化妝水有補充皮膚水分之用,但我們當中其實大部分人根本不必依賴化妝水來抑制皮膚的乾燥,所以皮膚/Ceramide應該另有“水源”。





皮膚所需的水分供應來自體內,而這個機制在不停地由體內輸送水分到皮膚,所以水分的供應並不是問題。蘋果,橙等的果皮(想像一下“皺皮芒”)是個好例子;雖然水分不斷由果皮表面蒸發,但水果果肉中的水分也有不斷發往果皮,因此祇要果肉沒有缺乏水分,果皮便可以保持它的“潤”和“緊致”。人的皮膚也一樣;體內不斷有水分的供應到皮膚,而水分到達皮膚後便被Ceramide“鎖住”,為皮膚提供“潤”和“緊致”的效果,而當皮膚裡Ceramide缺乏時,皮膚中水分便鎖不住了,水分就開始透過皮膚蒸發,皮膚乾燥等現象就開始出現。不過幸好人體2/3由水分組成,所以我們的“水源”並不會有乾枯之憂。

體內Ceramide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繼而防止皮膚水分蒸發的功能會減低,所以當各位理解這個道理後,希望會明白面上使用化妝水,Mineral water噴霧等做法只會使皮膚表層濕潤,但根本沒有照顧到最關鍵的角質層,對控制皮膚乾燥(=角質層乾燥)幾乎沒有實際意義。

2012年8月7日星期二

吉木伸子論保濕-化妝水和保濕的關係1

保濕,顧名思義就是保持濕潤的意思,所以皮膚的保濕就是保持適當濕潤,避免皮膚乾燥的意思。雖然保濕的概念好像人人都知道,但包括美容師在內,實際上真正理解“保濕”的人其實不多。

健康皮膚的角質層中,大約30%是水分。當含水量少於30%時,皮膚便處於乾燥狀態。當我們感覺皮膚緊繃等自覺症狀時,皮膚的含水量可能下降到低於10%的地步,而保濕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這樣的皮膚水分流失。

一提到“皮膚水分”,多數人都聯想到化妝水等產品(不可相信所謂的水潤“手感”),但在皮膚上塗敷多少水分也好,水分始終會不斷蒸發,達不到保濕的作用。而真正的保濕則是“支援”如何保存皮膚中水分和抑制皮膚中水分的蒸發。

我們的皮膚本身已經具備保持水分和
抑制皮膚中水分蒸發的Function(由Ceramide提供),但這個Function會隨著年齡而減退,所以女性必需的保濕其實就是增強這個“保持水分Function”才對。

2012年7月31日星期二

吉木伸子論Ceramide(神經醯胺)的重要性

水分是女性肌膚的命根,於20~30年前,我們終於弄明白體內維持肌膚水分的物質原來就是Ceramide(神經醯胺)。

Ceramide分布於角質細胞之間,屬於一種脂肪(油),但卻可與水分結合。水分一旦與Ceramide結合後,就算濕度減低到0%也不會蒸發。同時當氣溫降到攝氏零下20度,這個水和Ceramide的結合物也不會結冰。因為體內有了Ceramide這樣神祕的東西,人類也可在沙漠,南極等極端的環境下生存。但可惜,體內的Ceramide始終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減少。

Ceramide於新陳代謝的過程生成,所以皮膚中的Ceramide在我們BB時候最充裕,其後,皮膚中的Ceramide含量只會一路走下坡,所以理論上補充Ceramide便是最有效的保濕方法,使肌膚狀態更接近BB的嫩滑肌膚。

說得直接了當一些,洗面後再塗上含有Ceramide的護膚品便已經達到了保濕的目的,而我也自我驗證過這個做法,的確察覺不到任何弊病;就算是短期的Trip也好,有時我只會帶了含有Ceramide的護膚品便上路,但我的皮膚從來都沒有遇到過乾燥問題。

雖然Ceramide護膚品可能達到保濕的目的,並且已經很夠用了,但我還是勸各位最好不要太懶;Skin care中,Ceramide是做到了保濕,但妳可能還需要美白,Anti-aging等的Care吧?再說,只用一種護膚成份(Ceramide)來完成整個護膚Process也為免有一點太寂寞了;仔細(或者花樣稍為多一點,複雜一點)的護膚Process會在心理上也起到美容效果,所以最好為妳的肌膚再花多一點點功夫吧。

我們的角質層祇有保鮮紙(保鮮膜)那麼厚,而Ceramide這個保濕成份就在這麼薄的角質層裡面。妳說是不是很神祕?









2012年7月12日星期四

吉木伸子論Cleansing wipe

各個品牌產品的名稱會有不同,但Cleansing wipe/Cleansing sheet這個東西不可以使

這類產品的確很方便,但方便是有代價的,就是它會傷害妳的皮膚;這類產品幾乎不含油脂成份(油脂可以有效地從皮膚表面剝離Makeup),而純粹依賴合成表面活性劑的潔淨力
說得直接一點,這類產品基本上與洗潔精沒有分別,而且Cleansing wipe/Cleansing sheet的“質地”粗糙,抹掉Makeup的過程中難免會在皮膚上留下微細的傷痕(當然也會有殘留洗潔精),容易演變成暗瘡,濕疹等問題。長期使用這類產品的結果,累積下來的刺激還會導致色斑和皮膚變色。

我敢告訴各位,如使用Cleansing wipe卸妝,倒不如不卸妝睡覺去;假如真的沒有卸妝的精神,就算只以溫水洗面或以濕毛巾輕輕抹面也好過使用Cleansing wipe(當然,我說的只是偶而的情況而以)。

2012年7月10日星期二

吉木伸子論Point makeup remover

Point makeup remover會引起皮膚變色和產生皺紋。

Mascara,Eyeliner等Point makeup特別不好卸妝,因此才會有Point makeup remover這樣的產品,但它對皮膚的破壞性也強大。Point makeup remover能確實有效卸下Mascara,Eyeliner等頑固Makeup,換句話說就是Point makeup remover的潔淨力高於其它Cleansing產品,所以才能卸下其它Cleansing產品卸不掉的Point makeup。

Point makeup remover再加上棉花球對皮膚的摩擦,天天以這樣的Combination對待膚質特別脆弱的眼蓋,很明顯,遲早會導致皮膚發炎,經年累月更會為皮膚帶來變色,皺紋等問題。

我建議各位以橄欖油代替Point makeup remover;將浸了橄欖油的棉花球置於眼蓋上半分鐘到1分鐘,當看到 Mascara化開就盡量避免摩擦皮膚,然後小心抹走睫毛上的污垢。

於其它部位使用Cleansing產品之前也好,我建議根據上述的概念,首先塗敷橄欖油,接下來的Cleansing也會變得更有效。還有,所謂的Professional makeup產品(如電視台等專業化妝師使用的產品),一般會更難卸妝,就算Cream cleansing加上Double洗面也卸不下。在這樣的情況,橄欖油也一定會有幫助。

我對就診女性都說Cleansing一定要盡量輕柔,而她們都異口同聲地說卸不掉Mascara。因此我覺得選擇容易卸掉的Mascara也應該是Skincare的一環吧?可能部份鍾情於Mascara的女性會一口否定,但各位也不妨考慮一下如近年上市的溫水便可卸掉的Mascara(
Film type mascara)等等;我提倡各位嘗試一下這類的產品,而當妳要真正面對重要日子時(決戰時刻!)才使用妳最喜愛的Mascara。



Film type mascara值得一試







2012年7月9日星期一

吉木伸子論“微酸性神話“

健康或者不健康的皮膚都呈微酸性。

其實廣為消費者接受的“健康皮膚呈微酸性,因此洗面產品也必須是微酸性”這一句話是個神話/謊話。“微酸性神話”聽來好像很合情合理,所以許多人都信以為真,但實際上信奉“微酸性神話“根本是Nonsense,我就舉3個例子來給大家看看:

  1. 鹼性清潔劑也好,酸性清潔劑也好,始終拿來過水的“水”是中性,所以過好水之後的皮膚表面會呈中性,換句話,酸性清潔劑的“微酸性”就變得完全沒有意義。
  2. 健康的皮膚表面呈微酸性,那麼不健康的皮膚表面又是如何?其實不健康的皮膚表面也呈微酸性,但使用微酸性清潔劑也不可能保證它能令皮膚恢復健康。因為皮脂本身呈微酸性,所以不去打理皮膚也好,過一會,皮膚會自然呈pH4.5~5.5的微酸性,而油性皮膚者的皮膚表面酸鹼度會較偏向酸性。
  3. “鹼”對皮膚並沒有壞處。幾乎所有溫泉都呈鹼性,而溫泉裡的“鹼”可分解角質,所以妳會發現浸完溫泉後的皮膚表面會變得像絲綢一般的平滑。順便提一提,我們常拿來噴臉的罐裝礦泉水Spray也多半呈鹼性。



所以洗面產品的酸鹼性其實不重要,而是它對妳皮膚產生的“去污力”是否適中才是關鍵(必須要洗掉一定程度的皮脂,但與其同時也不可洗掉過多的皮脂)。

2012年6月13日星期三

吉木伸子論不要被Milk cleansing產品的“Milk”字眼騙到

雖然Milk cleansing產品給予人一種溫和的Image,並受到不少敏感肌女性的青睞,但不要以為Milk cleansing產品真的溫和。

Milk cleansing產品一般含水量多而不易和面上化妝品(污垢)融合,另方面由於Texture太軟,使用時容易導致磨傷皮膚。所以使用Milk cleansing產品其實沒有甚麼好處,但它依然受到消費者的支持。

由於“Milk”這個字眼通常令人聯想到“對腸胃溫和”,“母親的愛和溫柔”等概念,因而誤導消費者以為Milk cleansing產品就是溫和的Cleansing產品,但以科學觀點來看,把Milk cleansing產品說成溫和是毫無根據的;廠商稱為Milk type的化妝品中所指的Milk,以合成界面活性劑(石油化工產品)來乳化油脂和水分而得,所以與牛奶,母乳等真正的Milk完全扯不上關係。反正要使用含有乳化劑的Cleansing產品,建議倒不如使用相對較為“溫和”的Cream type cleansing產品吧。

2012年6月11日星期一

吉木伸子論女性各種皮膚問題的首要成因為Cleansing產品

從事美容皮膚科10年,認識到不少日本Skin care的實情,而其中大部分女性過份使用Cleansing產品是尤為值得大家關注的狀況。

面對因化妝品而導致皮膚問題就診的患者,我首先會提供如何的建議呢?記得剛開始執業的時候,我為這個問題困擾多時,懷疑可能是化妝水不適合,或許是防曬產品刺激太強烈等等,但由於化妝品的種類繁多,找出真正導致皮膚問題的罪魁禍首,實在很困難。

提供如此Consultation可能會受到皮膚科學會的批評,但累積了10年經驗,因化妝品而導致皮膚問題就診的患者也看多了,我最近領略到對她們最中肯和正確的建議就是首先勸告她們停止使用慣用的Cleansing產品,改用其它產品後再繼續觀察。

其實醫學是科學的一部分,而身為醫務人員的我,應該顧慮到化妝水,乳液,粉底,護膚品等所有化妝品導致皮膚問題的可能性,毫不科學的一句“首先停止使用慣用的Cleansing產品”也許不是一個醫務人員該說的話。連檢驗都還沒有做,一開始便聽了我這樣建議的患者也會懷疑我的診斷,但實情就是這樣;回顧開始執業到現時的過去10年的統計,因Cleansing產品導致種種皮膚問題的百分比一直壓倒其它的原因。

我之所以稱Cleansing產品為罪魁禍首,是因為粼粼種種的Skin care產品中,它扮演的角色實屬“另類”;Skin care產品為的是護理皮膚,但其中Cleansing產品則剛好提供反的作用,它為的是清除面部的化妝品(人為地塗在皮膚上的“污漬”),所以使用Cleansing產品便始終無法避免為皮膚帶來種種的壞處。

最近的化妝品發展到不易乱妝,使Make up不會走樣,同時還會隱蔽毛孔,所以塗用後會與皮膚黏附得非常緊密。Cleansing產品就是為清除這麼頑固的污漬(化妝品)而開發,所以它對皮膚的負擔必然沈重。而化妝品變得越不易乱妝,Make up越不易走樣的同時,Cleansing產品也必然會變得越來越強效,所以難怪Cleansing產品導致的皮膚問題也越來越多。

2012年6月7日星期四

吉木伸子論Oil cleansing產品的陷阱

目前Oil cleansing產品大行其道,各個化妝品廠商都在製造這類產品,其銷量更曾經蓋過其它類Cleansing產品。其實理由很簡單,就是因為“Oil”的生產成本低。

Oil cleansing產品於生產過程不須經過乳化(加工成Creamy的Texture),所以生產程序變得較簡單,而產品容器(Packaging)也可以簡化,使用簡單的Pump(泵)就可以了。由於Oil cleansing產品在長時間儲存後也不會出現“分離”的情況,所以更適合大量生產和長期儲存。反而如Cream type cleansing產品就需要乳化,然後還要包裝成Tube package(如牙膏包裝)等,成本肯定會高一些。

所以Oil cleansing產品大行其道,其實只不過就是消費者默許廠商,讓他們使用廉價材料,給廠商提供了方便和生意蒸蒸日上的機會。結果呢?搞到現在到處藥房都是廉價Oil cleansing產品,更引起低價Oil cleansing產品的價格競爭,但這樣的現象對消費者來說絕不是好事。

再好的Oil cleansing產品也好,它絕對會給妳皮膚帶來不良影響。假如一定要用Oil cleansing產品,應該盡量選購“好”品質的產品,決不可貪便宜。有些所謂名牌Oil cleansing產品宣稱含有“珍貴天然油脂”等,可是油脂的品質並非最關鍵;含有最珍貴的油脂也好,為了卸掉含在化妝品裡的大量油脂,所有Oil cleansing產品都含有更強效的界面活性劑,因此Oil cleansing產品對皮膚的刺激一定大。

2012年6月6日星期三

吉木伸子論化妝品色素不會沉積於皮膚中

化妝品的色素與刺青的原理完全是兩回事,但在美容業界卻存在一個眾多人都相信的迷信。它說:“卸妝要徹底,否則化妝品的色素會沉積於皮膚中,產生色斑,皮膚變色等問題。”眼看五顏六色的化妝品,難免會想像到皮膚被化妝品的色素染到色,但請放心,這完全是迷信而已。

無論有沒有Cleansing都好,化妝品的色素絕對不會被皮膚吸收。也許有人不相信這個說法,我就據兩個例子給大家聽聽吧。

  1. 假如睡前不卸妝,然而化妝品的色素真的在妳睡眠期間被皮膚吸收的話,日間的化妝又怎麼解釋呢?一般來說,上班和睡眠都是8小時,那麼日間使用的化妝品色素也被皮膚吸收了嗎?早上用的Eye shadow,到晚上時候也不會沉積在皮膚中。
  2. 主要令顏料半永久性地沉積於皮膚中的方法是刺青(紋身,紋眉等),以針來刺進(植入)顏料於皮膚中,使顏料半永久性地殘留於皮膚內。由於顏料留在真皮層,所以在皮膚表面怎麼洗也不會洗得掉,用另個說法,必須將顏料刺進真皮層,否則色素不可能會沉積於皮膚中。
說的直接一些,就算不卸妝就睡覺,顏料色素也不會進入皮膚內。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

吉木伸子論搓洗不能袪除毛孔污漬

無論如何搓洗也無法洗淨毛孔的污漬。

與Cleansing有關的皮膚問題不斷發生,其實這與日本的Skin care實情息息相關。而Skin care行情中,近期最為引起消費者注目的就是“毛孔熱潮”。媒體廣告中的“毛孔Pack”帶起了這個“毛孔熱潮”,它也立即為美容業界帶來了全新商機:縮小毛孔。

長久以來,日本女性的最大美肌敵人是“膚色暗啞”等與膚色有關的問題,但“毛孔熱潮”一到,“毛孔問題”便迅速取代了膚色問題,成為美肌敵人Number one。而“毛孔熱潮”商機中,最成功的產品應該算是Oil Cleansing產品。媒體廣告不斷播出以“Oil”溶解毛孔中污漬的片斷,順理成章,“Oil”就成了最主流的Cleansing產品。



剛剛做完毛孔Pack,黑頭,角栓少了,但毛孔始終不會變小

偶而也有人說“搓”或“捽”可使角栓剝落,但這純粹是因為“摩擦”這個物理現象而導致,而以前也提醒過“摩擦=皮膚變黑”,然而要明白的是,就算角栓剝落了,毛孔還是不會變小的。

Cleansing產品本來就是拿來卸妝之用而非清理毛孔之用。正如其它清潔劑一樣,每個產品有它固有的用途;沒有人會使用洗碗碟清潔劑來洗面,更何況是化妝品?

2012年6月4日星期一

吉木伸子論摩擦可引致黑色素的產生

卸妝時Eyeliner特別難卸,於是好多人會有意無意間死捽,爛捽,長久下去會有甚麼問題呢?答案是妳死捽,爛捽的部位的皮膚會因摩擦而變黑。

對皮膚進行摩擦和“捽”等行為一定令該部位皮膚變黑,而這種症狀還有正式名稱,叫做摩擦性黑皮症(Friction melanosis或Towel melanosis)。




有習慣在沐浴時以尼龍浴巾搓背的人士很可能會有上述的症狀;長年左右交叉搓背的結果,被摩擦部位的皮膚變黑,剛好呈“X”狀。

摩擦=黑色素的形成,所以長期以來以搓洗的方法洗面,面部皮膚也會逐漸變黑。尤其眼部周圍的黑色素較為活躍,所以長期以棉棒,棉花等摩擦該部位,這個部位的皮膚會慢慢變黑。

這個見解可能極端了一點,但為了徹底卸Eyeliner和Mascara而死捽,爛捽,倒不如卸妝卸得差不多就停手,第二天早上睡醒了再算。(面上剩下些微Eyeliner和Mascara也不會滲透皮膚,沒有多大壞處。)

2012年5月31日星期四

吉木伸子論為甚麼肥皂更優勝

日本著名皮膚專科醫生吉木伸子醫生說:
越來越多人重視“洗面”,但什麽才是正確的洗面?“Cleansing”針對缷妝,而“洗面”的重點是洗掉皮脂。當然不可洗掉過多的皮脂,但也沒有必要過於恐慌洗掉過多皮脂;觀察我的病人,很明顕可以看到她們多半都沒有充分洗淨皮脂。

然而每當問她們使用什麼洗面劑,她們便以“形態”回答說“固體的肥皂”或“液體的洗面產品”,但當然單靠形態也不可能決定洗面劑的好壞,所以最後還是要看成分。然而成分標籤卻是個很難看得懂的東西,所以普通消費者不太容易單憑成分表來判斷洗面劑的好壞,結果某程度上只好看“形態”來初步判斷洗面劑的好壞。所以如以“形態”來判斷,固體的肥皂是較少會出錯的選擇;液體或Cream type的洗面劑雖是主流的產品,但它們的品質優劣較参差不齊,不易辨別出好產品。

主流洗面產品的液體或Cream type洗面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使用者不容易控制使用量;絕大多數消費者都有擠出
太多洗面劑和使用太多液體或Cream type洗面劑的傾向。而在這一點上,肥皂幾乎不可能出現使用量過多的問題,而且也可以洗掉適量的皮脂。


如覺得肥皂不容易起泡,“起泡網”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也不必對泡沫太執著,沒有必要起像個Whipped cream一般的肥皂泡。起到適量的泡沫後,以雙手手掌夾起泡沫時感覺到Cushioning便已經足夠。




沒有這麼濃稠的必要




2012年4月16日星期一

Paula Begoun論Eye cream

大家都認為Eye cream是為嬌嫩的眼部肌膚特別研發出來的產品,但這個產品絕大多數可以說是廠商異想天開的綽頭產品。

事實上並不存在任何證據,研究和科學文獻指出眼部肌膚的護理成分需要有別於面部其它部位,頸部和前胸皮膚的護理成分。即使真有“特效眼部肌膚護理成分”存在,妳的Eye cream也不大有可能含有它;Eye cream配方通常非常Random,業界中,就算是同一品牌也好,假如真有“特效眼部肌膚護理成分”一事,每隻產品必然會含有它,但在眾多Eye cream中並看不到一致採用某隻“特效眼部肌膚護理成分”的情況。

每個護膚品廠商在眼部肌膚護理產品配方中愛添加甚麼成分就添加甚麼成分,而這樣的配方其實和面部其它部位,頸部和前胸皮膚的護理成分根本沒有分別,但產品份量卻特別少,售價反而定得特別高,對比一下“普通護膚品”和Eye cream的成分標籤,妳便會一目瞭然。所以Eye cream祇不過是護膚品廠商為它們開闢的另一個財路;Eye cream也好,普通護膚品也好,葫蘆裡面裝的藥果然還是一樣。

無奈,女人錢和BB錢太容易賺!

2012年3月15日星期四

吉木伸子論Cleansing

Paula Begoun和吉木伸子這兩位之所以這麼受歡迎的其中一個理由是她們的化妝品Review;Paula Begoun會點名Review(親身試用加上成分解說)個別品牌和產品,告訴妳產品是否有效,避免妳花冤枉錢和受皮肉之苦。吉木伸子的Review則是“不記名”性質,從醫學角度來看成分的安全性,有效性,同時也強調物理性質的重要性(使用產品時的溫度,力度與方法等因素)。所以她們的護膚Concept的基礎是提倡甚麼才是好(有效)成分,甚麼才是正確的方法

好了,進入正題;吉木伸子指出Cleansing其實對皮膚的負擔非常沈重。

每日的Skin care由清除皮膚上的污垢開始,相信不少人實行Double洗面,即是使用Cleansing產品卸妝,然後使用洗面產品洗面。其實Skin care步驟中的Cleansing所帶給皮膚的負擔遠比妳想像沈重,那麼即溫和又可徹底卸妝方法是甚麼?

化妝品是油性污垢,而Cleansing產品可使這種污垢乳化,變得容易清除,所以Cleansing產品其實是油脂和乳化劑(界面活性劑)的混合物。儘管多數人都對界面活性劑沒有甚麼好的印象,但Cleansing產品必須用到界面活性劑(這就是對皮膚形成負擔的原因),否則就起不到Cleansing的作用。

現今流行的Oil type cleansing產品,顧名思義油脂含量多,可以迅速與化妝品污垢融合,但為了清除油垢,界面活性劑的含量相對的多,所以對皮膚的負擔也會大。那麼油脂成分較少的Liquid type和Gel type的Cleansing產品又如何呢?由於這類Cleansing產品含油脂量少,所以無法迅速和化妝品污垢融合,而為了補償這個弱點,不少Liquid type和Gel type的Cleansing產品會含有更強力的界面活性劑。

如何判斷Cleansing產品使用的界面活性劑是否強力,很難從成分標籤上得知,但一般來說,以溫水沖洗時越可以輕易過水的Cleansing產品的界面活性劑越會強力。

綜合來說,效果最均衡的Cleansing產品應該會是Cream type的產品。還有含有油脂成分的Gel type cleansing產品(不透明而呈乳白色的乳化Gel)也應該較理想。但無論如何,必須是Rinse off type才可以,而Wipe off type會絕對傷到皮膚,要嚴禁使用。

Cream type cleansing產品其實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它的“硬度”。由於有了適當的硬度(Cushioning的效果),它可以有效減少手指對皮膚的摩擦,而Oil type和Liquid type cleansing產品則提供不了這樣的優點。雖說Cream type和Gel type cleansing產品的硬度是優點,但再好的Cleansing產品也好,它始終對皮膚有害處。Cleansing產品本來就是對皮膚沒有好處,所以始終要小心過於廉價的劣質產品。

Cleansing產品所用的界面活性劑是合成界面活性劑(石油提煉出來的東西),而文中吉木伸子所指的“界面活性劑”就是合成界面活性劑。

2012年3月13日星期二

妳認識這兩位女性嗎?Paula Begoun & 吉木伸子

住在美國的朋友也許有聽說過Paula Begoun這個名字;她受油性皮膚和成年人暗瘡問題的困擾多年(其實暗瘡問題由11歲的時候開始),嘗試過無數療程和護膚品也對皮膚狀況毫無幫助,但在她25歲的時候,偶而看了一下自己的Toner的成分標籤才恍然大悟成分中含量排在第四位的居然是Acetone(丙酮),是Nail polish remover的成分。

就算是沒有接受過專業教育的她也知道Acetone不適合搽在面上,自此她開始自學,翻查各種各樣化妝品成分資料,終於找到了安全,有效的成分,並解決了她的油性皮膚和成年人暗瘡問題。從此她開始了寫作,專門踢爆護膚品的不實,介紹甚麼有害成分要避開等,共著有Don't Go To The Cosmetics Counter Without Me為首的18本暢銷護膚美容書籍。號稱Cosmetics Cop(化妝品警察)的她後來更成功地建立了以安全,有效為號召的化妝品品牌Paula's Choice。

Paula Begoun也被邀上過The Oprah Winfrey Show多次,向觀眾解說化妝品/護膚品安全性的問題,並擁有眾多的支持者。

吉木伸子是一位日本的配合中西醫的美容,皮膚科專科醫生,也同樣著有以“素肌美人になれる正しいスキンケア事典”(讓妳變成素肌美人的正確Skin care大全)為首的十多本暢銷護膚美容書籍,並被邀在多種媒體上講解正確的護膚和矯正觀眾對護膚的錯誤觀念。由專業醫護人員著作的護膚美容書籍中,吉木伸子的追隨者算是最多;別以為@cosme只是提供化妝品最暢銷Chart,現時@cosme的最暢銷護膚美容書籍榜上第一位的書籍就是吉木伸子的“素肌美人になれる正しいスキンケア事典”。

與Paula Begoun一樣,吉木伸子也擁有自己的護膚品品牌,不過我們暫且不談她們的產品,在今後幾天了解一下她們的護膚Concept吧。年輕人雖然不愛看文字(尤其香港人?),但有些好東西偏偏只在文字中才能找得到,希望大家會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