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想請教一下你地,而家好多人都會用超聲波導入機或者離子導入導出機,其實係咪真係有用?
Hi moonlee123,
還有,超聲波在皮膚表面產生作用時,它會產生活性氧(導致皮膚氧化/老化現象),所以每次使用超聲波導入機的時間不宜太久。
上兩回介紹由Dr. Jonathan V. Wright提出的四項檢查;除了ELISA一項無法自己進行,我們能否改善其餘三項檢查的結果呢?前述這家日本皮膚科診所就歸納了下列10個重點供參考:
- 減少進食動物性食品
- 盡量避免進食加工食品,盡量多選用自然食材,並在家中烹調(掌握食物明細)
- 積極食用含有豐富食物性纖維的蔬果和未經精煉的穀類食物
- 如有需要,檢查胃液的分泌狀態,必要時可服用健胃藥,促進胃液分泌
- 進食速度不宜過快,並注重咀嚼食物
- 服食含有Bifidobacterium(雙歧桿菌)與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嗜酸乳酸桿菌)等保健食品
- 服食含有Lactobacillus(乳桿菌屬)的保健食品
- 服食含有Fructooligosaccharide(果寡糖)的保健食品
- 食用亞麻仁油(Linseed oil),避免食用含有大量亞油酸(Linoleic acid,LA)的植物油
- 服食含有EPA(二十碳五烯酸)的保健食品
說得簡單一點,Dr. Jonathan V. Wright的濕疹療法的基礎就是上述10點,加上從食物中除去ELISA測試(食物過敏IgG抗體測試)呈陽性反應的致敏食物,就是這麼簡單。Amazing?
IgG抗體測試和延遲性的食物過敏(部分醫生稱之為Type III food allergies或Delayed reaction food allergies )的關係,在美國西醫中並不見得十分受落;雖然有待進一步研究,其中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紐約大學朗格尼醫療中心)有舉出Delayed reaction food allergies的可能病徵有:
Asthma(哮喘),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注意力缺陷障礙),Rheumatoid arthritis(類風濕關節炎),Vaginal yeast infections(陰道酵母菌感染),Canker sores(口腔潰瘍),Colic(絞痛),Ear infections(耳部感染),Eczema(濕疹),Irritable bowel syndrome(腸易激綜合症),Migraine headaches(偏頭痛),Psoriasis(銀屑病),Chronic sinus infections(慢性鼻竇感染),Ulcerative colitis(潰瘍性結腸炎),Crohn’s disease(克隆氏症)和Celiac disease(麩質過敏症)。
Dr. Jonathan V. Wright等醫生為甚麼特別關注下列4項呢:
- 甚麼是患者的致敏源(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物質)
- 患者能否有效消化蛋白質
- 患者腸道有無滲漏(Leaky Gut Syndrome腸漏症)
- 患者白血球是否有反應過敏的傾向
剛好看到有一家日本的皮膚科診所(西醫)也有採取Dr. Jonathan V. Wright的自然療法來治療異位性皮炎,並以西醫觀點解釋上述4項測試的意義。順道說說,西醫的濕疹治療不外乎就是類固醇和保濕劑,而且醫生本身也知道這只不過是抑制病情的方法而不是真正的治療,所以這樣能夠理解並Practice自然療法的西醫應該算是進取和有良心吧。
Tahoma Clinic的介紹裡也有一句話,說“傳統西醫/西藥對眾多症狀和病情並不起甚麼作用,最多也只可用藥物抑制症狀和病情....”,這句話其實是不折不扣的事實;感冒藥並不能醫治感冒就是典型例子,雖然打針,吃藥,感冒也不會加速痊癒,但看我們周圍大部分人都把吃(搽)藥當作治療。說到底,藥物只能協助人體的自癒功能,然而人體的自癒力才是令身體恢復健康的主角。
好,那麼我們來看看這家日本診所的解釋吧:
Dr. Jonathan V. Wright的第一項測試會用到ELIS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驗血,而ELISA的優點是一次驗血即可驗出患者對包括IgE和IgG的近100種食物的致敏反應。一般的驗血只會驗到IgE值,所以只能找出即時性的致敏源,但採取ELISA,則可以驗出IgG值(可以說是針對延遲性致敏源),所以延遲性的食物致敏源(顧名思義,如進食含某種致敏源食物後經過兩三天才導致過敏反應者)也驗得出來,因此通常患者本身對ELISA的結果都會感到很意外。根據ELISA的陽性反應結果,患者便有機會避免這些“隱形”致敏源進入體內。
第二項測試的要點是觀察患者胃液和消化酶的分泌量。根據Dr. Jonathan V. Wright的經驗,異位性皮炎和哮喘患者中,眾多者有胃液分泌過少的現象,而服用維他命B12可以顯著改善前述狀況。
第三項的腸漏症會導致養分的吸收不良,而腸漏症可以導致老化,酒精中毒,食物過敏,發炎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營養吸收不良,腸炎等。腸胃道慢性癹炎,導玫腸漏症(Leaky Gut Syndrome);正常情況下,經過消化後的微細養分方可透過腸壁,但腸漏症的情況下,未經消化的大分子食物從腸道“漏”到血管中,導致免疫系統誤以為是異物入侵體內,並誘發嚴重的過敏反應。長期受腸漏症影響,患者的免疫系統會出現經常性的反應過度,以致對無毒性的食物也產生過敏反應。而根據Dr. Jonathan V. Wright,乳酸菌的攝取是保持腸道健康,改善腸漏症的首選方法。
第四項的白血球原是保護正常人人體的細胞,但如果是過敏患者,由於白血球的反應會過激,反而變成攻擊人體正常細胞(換句話就是過敏現象)。這個現象其實也與食物有關;引發異位性皮炎和過敏最具代表性的脂肪酸是亞油酸,剛好相反,Gamma Linolenic Acid(如月見草油),Alpha Linolenic Acid(如紫蘇籽油),EPA,DHA等有抑制過敏反應的作用。Dr. Jonathan V. Wright測試患者血液中每種脂肪酸的含量,而根據其結果向患者提供月見草油,紫蘇籽油,DHA等處方,取代致敏性的脂肪酸。
看到這裡,各位應該發覺自然療法其實就是“食療”;有沒有突然間感覺“You are what you eat”,“病從口入....”等成語好像很Make sense?
一星期的假期裡在加州探望了不少親戚朋友;和兩年前相比,發覺他們中新患上濕疹等皮膚炎和皮膚過敏的人明顯地增加了。不過他們中也有幾個醫生和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療專才(但沒有皮膚科和免疫科),所以我也避開了與皮膚有關的話題(醫生知道他們通常是最不好搞的病人,而且醫生的派別有如宗教派別,很不願接受別派的意見)。
儘管醫學昌明,人類變得越來越長壽(杜絕傳染病等確是西醫的貢獻,但醫生也會認同目前的長壽現象並非健康的“長壽”,而不少是依賴藥物延長長期病患者生命的結果,所以即長期患病又長壽者的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理不理想,大家應該心知肚明),全世界公認美國的醫療/醫藥最先進也好,濕疹這個病,就算美國西醫也還是不能(清潔劑和濕疹確實有相關,但事實上並非每個醫生都認同)確定原因,所以也無法根治;其中的異位性皮膚炎的情況也一樣,希望看這個Blog的各位已經知道。同時,許多患者也知道濕疹治療差不多必定用到的類固醇的副作用相當可怕,而且越醫越嚴重的個案也有好多。
既然西醫對濕疹束手無策,患者尋找其他的Option也是人之常情;有些人選擇看中醫,同時坊間也有許多利用了患者這種絕望心態的各式各樣“濕疹Bisiness”(如售賣昂貴的甚麼甚麼水,賣到天價的健康食品等),致於有沒有效,相信各位也心中有數吧。
上述之外,雖是西醫,但如以Dr. Jonathan V. Wright, MD為代表的一小部分醫生倒有可能提供一個較科學而合理的Option。這位西醫有甚麼特別之處?原來他的Practice並非西醫,而是“自然療法”。他在University of Michigan取得西醫學位後,當過西醫一段時間,但最終他開了一家自然療法診所叫做Tahoma Clinic,而他同時也擁有由 Bastyr University頒發的榮譽學位。看到這裡,你也許聯想到Bastyr University大概是甚麼野雞大學,但它不是,而是全美首屈一指(受美國教育當局承認),集中教學自然療法(營養療法,印度傳統醫學,中醫等,但西醫除外)的文理科大學。
絕大多數Practice自然療法的人都自封醫生(根本沒有相關學歷),然後出售一些昂貴的XX水,貴到離譜的健康食品等,所以一向對自然療法沒有好印象,那麼Dr. Jonathan V. Wright這類有西醫底子的自然療法醫師又是如何呢?他曾經說過經他的治療,近乎100%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可得到根治又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他的療法吧。
他們首先是檢查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下列4項:
- 甚麼是患者的致敏源(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物質)
- 患者能否有效消化蛋白質
- 患者腸道有無滲漏(Leaky Gut Syndrome腸漏症)
- 患者白血球是否有反應過敏的傾向
蛋白質消化?腸道滲漏?因濕疹就醫,應該是看皮膚科或是免疫科吧,怎麼扯到消化和腸道?
1星期假期結束,我們明日起開始正常營業啦。謝謝各位耐心等候!
通知各位朋友,非常抱歉,我們於3月15日~3月23日休息,想購買OLEA Natural Soap的朋友,請等到3月23日後再訂購啦。
謝謝各位諒解。
Q3 早上不洗面經過了兩星期後,雖然乾燥還是依然,但發現Hairline附近開始有了少量發汗的現象。再過一星期,頸部發紅的症狀也幾乎消失。早上不洗面到第五星期,雖於晚間清水洗面後會有多少緊繃的感覺,眼部和口部周圍外,皮膚表面的粉狀的東西幾乎不再有,而且皮膚也開始恢復光滑起來。
終於挨到了9月20日,經過了八個星期的煎熬;知道我的原來“真面目”的公司同事們都異口同聲說,“現在的皮膚好到完全沒有化妝的必要。”但我覺得鼻子周圍的油脂分泌有時會多了一點,請問現在可以使用肥皂洗面了嗎?還有,今後需要化妝時,我應該怎麼做呢?
A3 十分恭喜妳。其實化妝方面化妝水,乳霜都沒有必要,光是粉底應該已足夠。當日如有化妝,肥皂洗面是沒有問題的,不過以我的個人意見,Oil cleansing method應該更為適合吧。
化妝品本來就是油脂和某種粉末的混合物,塗在面上的化妝品,其中的油脂成份蒸發後(當然不像水分的蒸發那麼快),剩下的粉末就留在面部皮膚表面。在這剩下並黏在皮膚表面的粉末上再加一點油脂後,它又變回原樣,用棉花一抹就可以抹掉。所以Double洗面是可以完全避免的;Eye liner,Mascara,Rouge也可以以同樣方法卸妝。還有,除非濕度偏低,晚間的保濕(化妝水,乳霜)也可以省掉。
Q2 適逢盛夏天氣,根據醫生建議的方法,洗面都不可隨意,而且上班還要以沒有打理的“素顏”見人,感覺十分困惑。
終於下定決心,儘管開始實行醫生建議的方法,發覺一兩天後,首先面部發紅明顯減輕,公司的同事們也說我皮膚狀況有好轉,但皮膚依然非常乾燥,皮膚表面還出現粉狀的東西,頸部活動(如回頭)時和面部肌肉活動時都感覺有如皮膚將要裂開,怎麼辦?
A2 請放心,受損角質細胞大約每兩個星期會自動更新,新的角質替代舊的受損角質;約在4星期後變為全新皮膚。繼而皮膚防禦功能恢復,就算不用保濕劑也不會變成4星期前的皮膚狀態(40,50歲的年紀可能需要稍長時間)。
皮膚乾燥惡化,皮膚表面出現粉狀的東西(大量死亡並剝落的角質)是因長期使用保濕產品而導致皮膚“變懶”,皮膚暫停了本身已經具備的保濕Function的結果。除非處於極端的氣候,就算氣候稍為乾燥,正常皮膚本應就可以適應外界環境,所以不去刻意保濕的話,它的防禦能力也會自動逐漸恢復,最後恢復到不用保濕品也自然滋潤的皮膚。
大概是受了電視廣告的洗腦,許多女性都有白天保濕,晚上又保濕的習慣。妳也許不會接受這樣的想法,但到底有沒有必要日夜不斷地保濕?在網上翻查醫生如何看待保濕品,結果來到日本一家皮膚科診所的病人/醫生Q&A,看到患者請教醫生:
Q1 為甚麼我的頸部(前面)皮膚粗糙而發紅?我是50來歲的女性,因2007年6月底發現頸部前方發紅,而且該部位皮膚也變得粗糙,於是我到了第一家醫院就診,但無法確診是甚麼原因。該醫院打算開類固醇處方,但我拒絕了。
其後我並沒有再看醫生,但症狀日益嚴重;面部和頸部前方不再出汗,同時還有類似Hot flashes(臉潮紅)的症狀。
到了7月份去第二家醫院看婦科的時候,請教婦科醫生她的面部和頸部症狀是否與更年期有關,但醫生並不認為是。順便在同一家醫院看了皮膚科,向醫生請教我的症狀會不會是光照性皮膚病,但醫生卻說該皮膚病的症狀會出現在頸部後方,有別於我的症狀。醫生認為是化妝品過敏,於是勸我做Patch test,但我拒絕了。由於受症狀影響範圍大,醫生認為口服類固醇是唯一辦法,但我也同樣拒絕,結果當時我只接受了外用Vaseline的處方。
我的症狀是只有面部和頸部(前面)乾燥,發紅並發燙。雖是盛夏時候,該部位完全不出汗,外觀與異位性皮炎相似,目前只有使用Vaseline。
皮膚粗糙的現象早在上一年11月份就出現;但當時沒有加以治療,症狀卻自動減輕。其後將原有的洗面劑,乳霜,Cream等產品全部換為“濕疹/超乾燥肌膚用”產品,而化妝是上班時(每週5天)才化。
醫生這樣回答:
A1 應該是過度保濕的結果。要記住凡是塗在皮膚上的東西都是“異物”,因此妳的症狀可能是由過度保濕而導致,是較常見情況。大概是過度保濕的結果皮膚變得虛弱,導致類似接觸性皮炎的狀態。
女性一般發覺皮膚變得粗糙,便會想到要趕快“徹底清潔,保持衛生,妥當保濕(化妝水,乳霜)”,但這個做法卻會使膚變粗糙變本加厲。所以”不保濕會大件事“這樣的思維要放棄。
乾燥肌表面的角質細胞排列(角質層)不緊密而疏鬆,所以無法有效地防止皮膚中水分蒸發,也無法防禦外來物的刺激;使用保濕劑雖可以緩和乾燥,但始終無法恢復皮膚原有的防禦功能。
我覺得上一年11月份皮膚開始出現乾燥現象時轉用所謂的“濕疹產品”可能是整件事的開端,因此我會建議以下做法:
- 停止朝上起床後的洗面和一切相關動作
- 需要抹去患部汗水時務必使用乾爽的手帕
- 停止使用包括化妝水在內的一切化妝品(必須嚴守,否則基本上不可能恢復)
- 晚間洗面只使用清水,不使用任何清潔劑。避免洗髮水和護髮素接觸面部,花灑不要直接噴面
- 沐浴後不要搽任何護膚品(包括Vaseline,化妝水,乳霜等)
皮膚乾燥的症狀會先暫時惡化並持續大約兩星期,但必須要忍耐和堅持。由於於這個其間的皮膚會處於非常乾燥的狀態,因此會迫使皮膚重新啓動它應有的與生俱來的防禦功能。長期的過度保濕可視為正常皮膚防禦功能的“代工”,所以這個動作可令皮膚的防禦功能處於“放大假”狀態,結果使皮膚不再防止皮膚中水分蒸發,也不會防禦外來物的刺激。“放大假”的皮膚必須這樣喚醒它才能漸漸恢復正常工作狀態。
首先,上述症狀並不是中高年人士專有;所以年輕人也不可忽視。還有,自認皮膚乾燥(妳未必同意,但其實皮膚屬於“異常乾燥”的人並不多),容易對化妝品/護膚品過敏女性會有選購“濕疹產品”的傾向,但這類產品針對皮脂分泌異常/皮膚防禦力缺乏的肌膚而開發,所以長久依賴這類產品確實有導致上述症狀的隱憂。
醫生肯定有派別,所以他們的治療理念也會不同;某些醫生會認同上述意見,但整個療程猶如戒毒一般艱苦(?),因此另一部分醫生則未必認同。絕大多數醫生愛開處方給患者(處方就是收入),雖屬少數派,但如上述的Consultation加上醫生的悉心觀察(復診)也大可有效治療症狀。醫生在皮炎治療過程中,病人皮膚對類固醇產生依賴性的情況下也會以類似方法脫離依賴性;雖然可能有一段時間會不見得人,但應該還是考慮長遠後果才是明智的做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