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濕疹有異位性皮炎(Atopic eczema),接觸性皮膚炎(Contact dermatitis),乾皮性濕疹(Xerotic eczema),脂溢性皮膚炎(Seborrhoeic dermatitis)等。而濕疹患者當中的九成所患的是異位性皮炎。異位性皮炎的成因與患者的遺傳因子和免疫系統過度活躍有關;當受到食物,外來物,環境,精神壓力等刺激,誘發免疫系統失調,導致身體過劇反應,產生皮膚炎。但醫學界至今還是無法確定其真正的成因,因此也無法根治。
就日本的醫學史而言,異位性皮炎的概念於1960年由美國傳入,而當時日本的異位性皮炎患者也並不多。一路到1970年代,患者主要是嬰兒,而當時一般認為隨著嬰兒的成長,異位性皮炎也會自癒。但到了1980年代,也剛好和1970年代的兒童成長為成年人時期吻合,便開始出現成年人的異位性皮炎個案,而現時病患個案還在增長。
除了前述異位性皮炎可疑成因之外,不少日本和本港醫療專業人士還有一個共同的見解,認為二次大戰後引進的西方生活方式(衣食住行各方面)對異位性皮炎的成因和病情的惡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農藥,食品添加劑等化學品的廣泛使用。目前單在日本就有超過450種的食品添加劑。
- 多層住宅的結構使房屋封密性和隔熱性提高,引致塵蟎的增加。而塵蟎是公認的過敏成因之一。
- 自來水中添加的氯氣有消毒作用,但部分人士對此水中力氯氣呈過敏。
- 合成清潔劑的普及。
和異位性皮炎有關的因素並也不一定是其成因,而不少美國專科醫生就以水桶來比喻過敏的病發;水桶裡裝的是至敏原,而水桶裝滿而溢出的時候,也即是過敏症狀爆發的時候。如水桶經常處於裝滿,幾乎溢出的狀態,即表示身體對某個至敏原已經有大量的接觸,過敏症狀處於一觸即發的狀態,於是更進一步接觸該至敏原(即使是微量)或甚至其他和過敏無關的外來物也可觸發過敏症狀。換句話說,如果平時生活中能盡量避免接觸過敏原,使水桶處於低水位,那麼即使偶爾接觸到至敏原也未必會過敏症狀大發。
”過敏與哮喘網絡-哮喘病患者的母親們“(Allergy & Asthma Network-Mothers of Asthmatics)是一個專注舒緩和致力減少因過敏,哮喘引起的痛苦和致死個案的非謀利團體,為患者家庭提供各種支援。於2006年,她們的刊物Asthma Today中曾經專題介紹一對美國夫婦停用湿疹藥物,並將家居中所有合成清潔劑完全改用純肥皂而成功抑制他們小寶寶的異位性皮炎病發的報告;兩夫婦經細心觀察日常生活習慣,成功地徹底將家居中所有與合成清潔劑有過接觸的物品,地方和家人身體以肥皂洗淨,徹底避免了嬰兒接觸合成清潔劑的機會,杜絕了小寶寶在家中的湿疹病發。也許這個方法太麻煩,但有不少患者都嘗試過,並得到一定的成果,的確為異位性皮炎患者帶來一線希望,但無論如何,相信先天體質還是最關鍵的。
最後提醒大家,有許多父母親為子女實行戒口,希望籍此舒緩濕疹症狀。對此,本港專科醫生指出,診所,化驗所提供的食物過敏測試結果(驗血,針刺兩者都是)並不十分可靠;請試想一下,食物過敏測試結果竟然驗出許多兒童對白飯也呈過敏反應,但白飯只是澱粉質而蛋白質才會含有令人過敏的至敏原。
長期的西方生活方式,每日全身經合成清潔劑的處理,三餐飲食離不開含有多種添加劑的罐裝,盒裝等包裝食品(Pre-packaged food),現代人的水桶能裝不滿嗎?也許是時候重新認識人體自癒機能的重要性,給個機會自己的身體,皮膚自癒吧?
體質因人而異,所以有些水桶可能很快裝滿,也有一些水桶可能一生一世也裝不滿。反正也無法知道水桶已經有多滿,倒不如還是等到水桶滿瀉,溢出來再考慮嗎?
各位要明白,濕疹是個不知成因的過敏症狀,換一句話,醫生醫治不了濕疹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本地醫生開處方賣這個cream,賣那個沐浴露,最多也只會賣類固醇給患者,醫生也沒有下不了台的尷尬。
反觀美日等國家,有不少醫生是很熱心,好學,願意嘗試和教育患者alternative,不像多數本地醫生一口拒絕肥皂(肥皂只是個例子,關鍵是“天然”)。而推介alternative更可能不會為醫生帶來由銷售處方藥而得的收入。
思惟應該要保持開放的態度,有時確實不能盡信“專業人士”的推介。許多產品標榜“最多醫生信賴”,這句話也可以理解成“最多醫生喜歡”,為甚麼醫生會喜歡呢?無非就是金錢利益吧。
反觀美日等國家,有不少醫生是很熱心,好學,願意嘗試和教育患者alternative,不像多數本地醫生一口拒絕肥皂(肥皂只是個例子,關鍵是“天然”)。而推介alternative更可能不會為醫生帶來由銷售處方藥而得的收入。
思惟應該要保持開放的態度,有時確實不能盡信“專業人士”的推介。許多產品標榜“最多醫生信賴”,這句話也可以理解成“最多醫生喜歡”,為甚麼醫生會喜歡呢?無非就是金錢利益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