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4日星期一

Elva的來信

hi,
我已經收到了貴司寄來的OLEA Daphne沐浴/洗髮皂 (50g) 1個, 用了數天,感覺不錯!

現在想訂多2個OLEA Daphne沐浴/洗髮皂 (170g) , 但貴司網頁沒有選取數量的button, 請問是否要重覆2次訂單?

請麻煩回覆, 謝謝!

best
elva

p.s. 請問此皂 真的要配合軟水用, 才能達到滑的感覺? 因為我拿它 用來沖涼,洗面 及刷牙, 因為可能用自來水沖洗,

洗面後有緊綳的感覺, 其餘感覺ok, 所以問是以上清潔用途其實都可以用自來水?





Hi elva,
謝謝妳的來信。

有關網上訂購事宜,我們的確缺乏數量選項Button,非常抱歉。由於我們使用香港郵政寄貨而它的收費低廉但收費分得比較詳細(速遞公司收費則是一筆10元,20元等定額收費),所以才會出現缺乏購買數量選項Button的情形。也因為有這樣的背景,各位於購買OLEA Natural Soap時,如有任何不明之處,我們絕對歡迎來信諮詢,以配合各種購買需要。下圖是香港郵政收費,以供各位參考。





以前也寫過,香港的自來水的確屬於軟水,但並非100%完全軟水,所以與100%軟水相比,依然會產生少量肥皂垢(少到看不見),因此會在肥皂潔面後有面皮稍為緊繃的現象(少量的肥皂垢於面上形成“肥皂垢的薄膜”才引起緊繃的感覺,而非肥皂使面皮乾燥而引起緊繃的感覺)。由於肥皂垢幾乎完全不溶於水,也沒有保濕功能,所以才會產生緊繃的感覺。

香港自來水的軟硬度大約是60而一般認為軟硬度0到60左右都是軟水的範圍,而軟硬度0則是完全軟水;一般認為在軟硬度0到60左右的水中使用肥皂可以說沒有障礙,所以妳的情形是沒有憂慮的必要,請放心。

世界各地的水質其實屬硬水者居多(軟硬度100以上),而於硬水環境下使用肥皂,所產生的肥皂垢會較多,肥皂也顯得不好用,肉眼也可以明顯看得到肥皂垢。有機會在日本等地去過溫泉(軟硬度接近0)或軟水SPA(軟硬度0)的朋友應該感受到使用肥皂的過程感覺皮膚滑溜溜,猶如無法完全沖洗掉肥皂的感覺(其實是肥皂中的脂肪酸殘留在皮膚上形成“人工”的皮脂膜而引起的感覺),肥皂使用後也沒有皮膚緊繃的現象;但要在香港家中重現這樣的感受就必須依賴軟水裝置或蒸餾水才可以(其實水質軟硬度60也會在皮膚表面殘留脂肪酸,但同時也產生肥皂垢的緣故,滑溜溜的感覺並不太明顯)。


2012年12月17日星期一

shirley88girl的來信:納米成份

shirley88girl的來信問道:
我有個問題想問下你,希望你可以幫我解答
我想問我之前買左呢個防曬
http://mimingmart.elle.com.hk/mimingmart/sun_block/Powder-Me-SPF-30-Translucent
但根據你地所講,佢入面含有既Titianium Dioxide係有害。咁我就去問番佢地啦,佢地就話:
如果是Titanium dioxide是納米size, 入了皮膚是會致癌的,但POWDER-ME粒子相對大,只會停留在面上。可以放心使用。

佢地講既係唔係真架?

我都仲係有擔心,之後我再問佢地咁d粉唔小心吸到或者食到又會點呢?如果我男朋友錫我咁又會食埋d粉咁點算?佢地就冇再理我=.=我想知我既憂慮其實係咪成立定係我諗太多?


Hi shirley88girl,


經過納米化處理的Titanium Dioxide的確有健康隱憂;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國際癌症研究所)已把
粉末狀的Titanium dioxide分類為“Possible carcinogen”(可能的致癌物質)。致於其它形態如液態(Lotion,Cream等)中經過納米化處理的Titanium dioxide對人體危害性還是有待進一步實驗和研究,故現時未有足夠證據斷定它的有害性(雖然如此也不表示它對人體安全)。

來信中的產品在相關網頁上稱不含Nanoparticles(納米化成份),但稱其成份為Micronized minerals(微型化礦物)。該網頁沒提供“微型化”到底有多大,所以也無法比較納米化微型化的分別。

根據日本化妝品工業連合會提供的資料,化妝品中的納米成份不可溶於一般化妝品基本材料(水,油,酒精,表面活性劑等),而於生產過程中保持非溶解狀態, 並其平均Primary Particle Size(初級粒徑)為低於100nm者。

而根據日本民間組織Citizens Against Chemicals Pollution(化學物質問題市民研究會),有不少防曬成份在納米技術出現前已經被廣泛使用(如Titanium dioxide等),並且已經得到證實未經納米化的Titanium dioxide等對人體無害。但一旦納米化後,這些原本被視為安全的成份會呈現各種特異的性質;經納米化後,相對其重量和體積,其表面積會變得非常大,因此於納米分子表面產生化學反應的可能性會增加,有利於游離基(Free radicals)的生成等,換句話,這些微細分子的毒性很可能比大分子者為高。同時,這些微細分子也更容易吸引高毒性的金屬和碳氫化合物,有增強毒性的可能性。納米化分子也易於散播在空氣中,吸入肺部後有可能經肺部細胞進入血液系統。

該組織也指出目前並沒有確實的證據指納米化分子可經皮膚吸收,並且進入體內,但推斷納米化分子經受損皮膚或經皮膚傷口進入體內是十分有可能的事。還有,目前可使用於化妝品的成份受到有關法律限制,但對成份的大小和形狀卻毫無管制

歐盟新聞網站EurActiv指出,由於法律沒有規定需要標明化妝品中納米成份的有無,加上廠商也明白消費者對納米成份的避忌,故行業已養成了標簽上“隱藏”納米二字的習慣,所以消費者基本上是無法知道化妝品中到底是否含有任何納米成份。

英國皇家學會/皇家工程學院(The Royal Society & 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於2004年發報的勸喻中也提到,“已有多個證據顯示Titanium dioxide的納米分子不會穿透皮膚,但同樣結論可否適用於已被太陽灼傷的皮膚和患有濕疹等疾病者的皮膚,則仍然未明。而有關化妝品等產品中納米成份(氧化鋅等)對人體皮膚的滲透性並沒有充分的訊息和資料,所以有更深入研究的需要。再者,眾多有關這些成份的安全性質料來自業界,而並沒有以科學論文的形式公開如何取得所謂的安全性資料。

歐盟/歐盟消費品科學委員會
於2007年發表的意見書中,有關Titanium dioxide納米分子的安全性基本上與英國皇家學會/皇家工程學院的勸喻相同,並繼而提出“業界有關納米成份的皮膚滲透性研究的風險評估以健康皮膚者作為標準,但皮膚狀態異常者確有可能讓更多納米分子滲透皮膚,假如納米分子可被皮膚吸收的話,很容易可以推斷皮膚狀態異常者(太陽灼傷,異位性皮炎,濕疹,癬等)會有更大機會經過皮膚吸收納米分子,並且有可能迅速由皮膚擴散到全身。”

澳洲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於2006年5月發表的報告書結論更指出,未能確保安全性前,納米化妝品不應在市場上流通。該組織曾經向超過120家防曬產品生產商諮詢這些公司對納米技術持何種方針和有否銷售含有納米分子產品;結果只有9家廠商回應產品不含納米成份,24家廠商回應產品含有納米成份,95家廠商則回應方針/成份不明或沒有作出回應。該組織強調產品標簽應標明是否含有納米成份,以便消費者可以作出選擇。

美國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指有關納米化妝品安全性數據不足,因此認為其
安全性令人憂慮,故於購買此類產品時,消費者必須作出審慎的選擇。

代表業界的CTFA(美國化妝品,盥洗品和芳香品協會,現易名為The Personal Care Products Council)則向FDA提出經過納米化處理的氧化鋅(Zinc Oxide)和Titanium dioxide(二氧化鈦)安全,無毒性,故對化妝品和防曬產品的應用不存在安全問題。該文章稱納米化後的Zinc Oxide和Titanium dioxide都並非“新”物質,而且得到證明安全有效。納米化後的Zinc Oxide和Titanium dioxide呈透明,而傳統(大分子)Zinc Oxide和
Titanium dioxide呈白色黏稠狀,故這類防曬產品更廣為消費者接受,有效保護皮膚。

儘管CTFA於2006年向FDA提出上述報告,但有關納米化Zinc Oxide和Titanium dioxide對人體健康隱憂的研究報告也陸續被發表,其中重點為:

  1. Titanium dioxide的納米分子為致癌物(經呼吸道吸入Titanium dioxide粉末)
  2. Zinc Oxide和Titanium dioxide的納米分子可傷害人體遺傳基因
  3. Titanium dioxide的納米分子有可傷害老鼠腦細胞的神經毒性
  4. Zinc Oxide的納米分子可影響人體肺部表皮細胞的生存力
  5. Zinc Oxide的納米分子可導致人體皮膚表皮細胞遺傳基因損傷
  6. Zinc Oxide的納米分子對細菌呈高度毒性
總結上述衛生機構和非謀利機構對納米化妝品和納米防曬產品提出的隱憂如下: 
  • 納米化妝品中有關納米分子對皮膚滲透性的研究不充分,尤其對受損皮膚的滲透性令人憂慮
  • 由於納米分子有可能對環境造成負荷,故有必要對其作出完整的週期評估
  • 由於制度上沒有規定在標簽上標明納米分子,而且廠家也沒有實行安全試驗的義務,更不公開納米成份的安全評估,所以消費者無法得知納米成份的安全性,產品中是否含有納米成份







2012年12月7日星期五

柴亜伊子醫生論洗面與Cleansing:明明是脂性皮膚,但為甚麼變得這麼乾燥?

為脂性皮膚,毛孔大而到我的診所就醫者,也就是為了角栓而煩惱的患者們中,細問之下發現有相當大比例的人都在使用含有Peeling成份的洗面劑和化妝水等產品。她們都是因看到毛孔污垢,角栓,面油分泌多而使用專門清潔毛孔的Cleansing產品,洗面泡等來洗面。

我也知道有些無知的美容院負責人,化妝品Sales會甚至要求(建議?)妳使用上述等產品做面部按摩;要記得Cleansing產品就算不含Peeling成份,對皮膚來說是最有害之物,各位要知道它和洗潔精沒有甚麼分別。我也認識有些人聽了美容院的建議,在臉上搽了這樣的東西5分鐘,10分鐘的同時還加上面部按摩......這樣的美容院實在害人不淺。這樣搞,皮膚已經變得破爛不堪,和在傷口上摸鹽根本沒有兩樣!因為使用Cleansing產品,皮膚防禦功能已經遭受破壞,在這樣的皮膚表面再試圖使Cleansing產品滲入皮膚......想像一下,我的雞皮疙瘩就來了。這樣對待皮膚,怎麼能叫它不乾燥?(說來說去,就是如此教人美容的美容院負責人和化妝品Sales罪大惡極。)

那麼怎麼辦好?首先將這些美容院負責人,化妝品Sales提出的要求/建議要統統忘掉。


我們在化妝品店常聽到“越去油就會有更多面油,所以不可去油”這句話在某層面是正確的,因為分泌出來的皮脂在面上分解後,它會變成天然的保濕成份;是妳的身體專為妳度身定做的天然私人專用保濕品。同樣道理,常聽說Squalane(鯊烯)對皮膚好就是因為它與人體分泌出來的皮脂成份相近的原故。所以萬一自己的皮膚無法分泌皮脂或分泌量不夠,便必須依賴其他途徑(非自己皮膚所分泌)來補充它,這就是所謂的保濕。因為有這樣的分泌物,真正的脂性皮膚者於肥皂洗面後也好,皮膚不會維持緊繃狀態;除非空氣極端乾燥,否則出外時也不太有機會感覺皮膚乾燥。

許多人就是使用強烈的Cleansing產品,毛孔專用Cleansing產品等的結果清除過多的皮脂。也許妳的皮膚可以偶爾承受這樣的瘧待,但假如長期/每日這樣去油,結果會出現皮脂不足和皮膚防禦功能降低的現象,因而皮膚一定會變得乾巴巴。但與生俱來的人體自癒功能在這個時候便會拼命設法彌補皮膚因“去油”而失去的皮脂,結果出現皮脂補充過多的現象,於是會導致上述“面油去得越多,面油分泌反而會增加”的惡性循環。像這類皮膚人士,通常於T zone和鼻子部位的毛孔不一定顯得特別大,但兩邊面頰部位的毛孔卻已磨成漏斗狀(開孔部分大,底部小),所以毛孔較為明顯。





皮脂中也含有Oleic acid(脂肪酸),而根據Shiseido的研究,我們知道它就是使毛孔形狀趨向漏斗狀的原因;皮脂分泌越多,皮脂中的Oleic acid也越多,而Oleic acid可使毛孔的開口部分變大(漏斗狀),於是看下去毛孔又大又明顯。擁有這樣皮膚的人們通常會選擇更強烈的Cleansing產品和Peeling產品,開始泥足深陷,而且越踩越深,妳說恐不恐怖?又Cleansing,又Peeling,倒不如選擇較安全的面油紙,乘Oleic acid還沒有使毛孔增大前吸走面油多簡單?

就算沒有使用Peeling產品的患者也好,有些患者皮膚看來與做了多次Peeling一樣,皮膚看似已喪失防禦功能而呈混合性皮膚,並發紅,沒有光澤而帶有奇特的色澤。我認為她們的皮膚也應該是不斷承受著某種刺激才會這樣。市面上就算沒有註明“Peeling”,但有Peeling功效的化妝品其實成行成市;曾經有過一個時期Peeling產品的銷路很好,但如今不少消費者認為Peeling產品對皮膚無益,所以事實上不少明明具有Peeling功效的化妝品並沒有註明“Peeling”,但我可以告訴妳凡是標榜“清潔毛孔”,“去除暗啞”,“美白”,“皮膚更生”的化妝品幾乎一定含有某種Peeling成份,視黃醇(Retinol)也不例外。

本人覺得就算是溫和的Peeling也好,它絕對不應是天天做的東西。可在店面購買的Peeling產品中,凡是比較好的廠家出品,它必定有註明類似“1個月療程”之類的Label,表示該產品不應連續使用超過1個月;長期連續使用Peeling產品通常對皮膚造成相當大的破壞,故萬一需要長期使用,需要對劑量特別謹慎。可長期使用Peeling產品者,多半應該是屬於非常脂性皮膚的人,但這樣的成年女性相信不會太多。老實說,本人年輕時曾經每日使用Peeling肥皂,雖然當時一點也不覺乾燥,不過相信那時我的皮膚也絕不可能緊致到那裡。

原本並不屬脂性,但後來逼不得已變成部分脂性者(混合肌),洗面後的皮膚乾燥程度應該苦不堪言,不立即保濕應該會很難受。但這樣皮膚的人,就算毛孔多明顯都好,應立即停止使用一切與Peeling相關的產品,必須先讓皮膚健康狀態恢復正常。患者中,患有濕疹或皮膚嚴重乾燥者,我也勸喻他們停止使用Cleansing產品(就算沒有Peeling作用也要停止)。但要求女性患者連粉底
都停止使用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弄不好還會帶來精神壓力,而且勸了也不一定會聽,所以一般我都少說,不過患者皮膚乾燥情況太嚴重的話(皮膚刺痛,痕癢,發紅,濕疹等)我還是會要求她們停止使用粉底和其他基礎化妝品。不過話要說回來,試想想,單單停止使用Cleansing產品是一件多麼簡單的事!?

避免一般的Cleansing產品,轉用純正肥皂(不含肥皂之外的成份)或成份最簡單的Cleansing產品(比較少見),應該會對改善乾燥皮膚有幫助。同時,至少2星期內或者最好是4星期內暫停一切的Peeling,過了這一段休養時期,皮膚應該會恢復健康。

萬一這樣還不行,表示還有其他東西(Personal care產品等)在刺激妳的皮膚。不停止對皮膚的刺激,它的狀態永遠不可能好轉;我時常告訴患者,“妳不會對Baby施行的事情,請妳也不要對自己的皮膚施行。”Baby的皮膚十分Delcate,那麼是不是也應該溫柔一點對待自己的皮膚呢?妳也不會用金屬刷子洗不沾鍋對不對?“洗刷”的行為連不沾鍋也可以刮破,更何況我們的皮膚?

溫和的Cleansing產品或肥皂不能完全卸妝怎麼辦?我認為是小事一樁,根本不必太過介懷。能夠完全卸妝,當然是最好,但為完全卸妝而使用強力的Cleansing產品,重複Cleansing,摩擦/搓洗,Cleansing加上按摩等做法,皮膚遲早會變得破爛不堪,還不如沒有完全卸妝的狀態好。

都是因為來自媒體,雜誌等的“卸妝一定要徹底,否則傷害皮膚”之類的惡咒,有些人下班回到家,累得半死,還要花上30分鐘,1小時來Cleansing;我卻認為不如馬馬虎虎卸完妝,爭取寶貴的睡眠時間才是真正對身體和皮膚有益的行為。不要誤會,我並不是宣揚不要洗面,但Cleansing本身就是最破壞自己皮膚的行為(為化妝品犧牲皮膚是不是本末倒置?),那麼妳還認為Cleansing值得去做嗎?

我衷心希望女性們早日從這個惡咒覺醒,覺醒後發覺自己變成美肌美人。






2012年11月29日星期四

Rianne Chan的來信


Rianne Chan 來信問道:
1.請問Olea Daphne皂是否也適合洗臉?我已經爬文啦...雖然我不是暗瘡底的人,是混合性皮膚(t字位油),但還是害怕Olea Pure Olive Oil太rich...更何況我現在還是青春期.

不過Olea Daphne皂也有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Oleic acid),只不過含量較少?

2.你對手工皂有研究嗎?網上流傳冷製皂一定不會是透明或半透明的是真的?我看到一賣家的精油皂是半透明,我詢問時她說是取決於材料,節錄賣家一些回答:

"●

""
(這段請不要公開 >< 謝謝)

3.有關防曬的問題,其實用不用卸妝?我最近用curel身體及臉用的防曬...似乎有點防水......用皂可不可以洗乾凈呢?

謝謝 :)
(題外你的blog很多護膚知識令我獲益良多!!你寫得超級詳細呀希望你一定堅持下去!!!)


Hi 
Rianne,

謝謝妳的鼓勵!

1 其實是否屬於暗瘡底,妳應該最清楚;就算青春期也好,只是偶爾長一個暗瘡不應該是暗瘡底。而且T zone和U zone的油脂分泌本來就是較面部其他部位多(任何臉都是這個樣子,這是完全正常的現象。整個面部的油脂分泌均勻就可能方便打理,但基本上不會有這樣的臉),所以只要皮脂分泌暢順而毛孔沒有被堵塞的話,暗瘡是長不出來的。除非妳的皮膚非常乾燥(有如因乾燥而時常出現皮膚痕癢,皮膚表面出現“粉”等),否則OLEA Pure Olive Oil soap可能對妳有一點肥膩,所以一般情況下OLEA Daphne soap應該足夠。

2 Hot process製造過程(如OLEA natural soap)太麻煩,太費時,所以不適合大量生產,而在藥房,超市等出售的肥皂,Melt and pour半手工皂和一般手工皂都是以Cold process製造。其實透明肥皂在製造過程中也有一部份時間是不透明的,與其他Cold process肥皂一樣。但在添加某些成份後便可令普通
Cold process肥皂變透明;在化學角度來說,不透明肥皂的脂肪酸鈉鹽(肥皂成份)呈結晶,而透明肥皂的脂肪酸鈉鹽(肥皂成份)不呈結晶而已。

這些令肥皂變透明的成份可以是甘油,沙糖,乙醇(Ethanol/酒精),丙二醇(
Propylene Glycol,屬於表示指定成分),山梨糖醇(Sorbitol),聚乙
二醇(PEG,屬於
表示指定成分),兩性表面活性劑(Amphoteric surfactant),陰離子表面活性劑(An-ionic surfactant)等添加物,所以還是那句老話;成份要看清楚。也因為添加了相當份量的上述添加物,所以肥皂成份會較低,而且製造過程不經鹽析,所以添加物也原原本本在肥皂裏。

為使肥皂透明,可以使用的肥皂原料油脂也會受到局限(不能使用對皮膚較理想的原料油脂),所以製造出來的肥皂還稱不稱得上是好肥皂?這就見仁見智了。

3 防水性化妝品的最有效卸妝方法就是Oil(不是Oil cleansing),所以可以考慮食用橄欖油,Mineral oil等來卸妝,然後再肥皂洗面吧。



2012年11月26日星期一

leung ya的來信

leung ya來信問道:
我塊面好敏感,基本上市面好多連係俾敏感肌膚用既護膚品都用唔到, 皮膚很白,但皮很薄,好容易面紅,係屬於乾性皮膚,平時好少生暗瘡,一般只係夜訓或者月事黎先會生係下巴到,本黎諗住試下gamila secret,但係見到好多人用完又爆瘡又敏感之後就打退堂鼓,唔敢試,好驚會爛面。 

但係我對你地既OLEA pure olive oil soap好感興趣,所以想問下我呢種膚質適唔適合用?

我一直用開cetaphil洗面,不過就無敏感,但見到你地分析成份個時真係嚇親,所以好想試下用OLEA pure olive oil soap。 請問OLEA pure olive oil soap既皂基係什麼?ph值大約係幾多?


Hi leung ya,

一般來說皮膚薄確實會意味著皮膚有敏感傾向,因為神經的走位會比較靠近皮膚表面,所以皮膚表面受到刺激會較容易連帶刺激到附近神經。容易面紅也是由於血管較粗,而且較靠近皮膚表面,所以與其他類型皮膚比較,這類皮膚人士較會快(容易)面紅。原因是因為這類皮膚的真皮層較薄的緣故。人老了會這樣,以女性來說,雌性荷爾蒙分泌量少也會導致皮膚
變薄。

正常皮膚最表層的角質層上有由皮脂和汗水組成的皮脂膜,而這角質層和皮脂膜的組合是人類的天然保濕劑,並也負責阻擋外來異物/刺激對皮膚的入侵和防止皮膚水分蒸發,同時,皮脂也有助維持皮膚表面呈微鹼性,防止病原菌的入侵,這些全都是皮膚的防禦功能。但角質層和皮脂膜組成的保護層也只不過是保鮮紙那麼薄,所以不適當的洗面(摩擦,磨沙等)和抓癢等動作都可以破壞這個保護層,令致敏源,細菌等容易進入體內而引起過敏等症狀。

表面看來不是暗瘡底,加上皮膚偏向乾燥,所以使用Super fat肥皂應該不會促進暗瘡的爆發。而皮膚較為敏感者應該選擇成份較少的肥皂(多一種成份,便可能多一種致敏源),所以OLEA pure olive oil soap可能較適合(油脂是肥皂的必須成份,而OLEA pure olive oil soap只含一種油脂)。

我們並不否定一切石油化工由來的合成界面活性劑,但要記住用後無論肥皂也好,石油化工由來的合成界面活性劑也好,必須要徹底過水,盡量減少殘留在皮膚表面的清潔劑(肥皂遇到大量水,便迅速失去清潔作用,但合成界面活性劑較頑固,不容易沖走,而即使殘留合成界面活性劑濃度低也好,清潔力並沒有減少太多,所以它依然會吸走皮膚水分,同時也有機會慢慢滲透皮膚)。




皂基一般所指的是Melt and pour“半”手工皂的材料。它已算是肥皂,加熱熔化後添加自己喜好的顏料,香料等,倒進模具再冷卻和風乾就是Melt and pour肥皂。OLEA Natural Soap沒有使用皂基,但假如妳購買皂基就要小心察看它的成份;因為皂基裏已經含有的成份基本上是無法抽離出來的(雖說皂基,也有可能含有防腐劑,甚至石油化工由來的合成界面活性劑)。

高質的純淨肥皂的酸鹼度大約是pH 9.5~10.5之間,OLEA Naturall Soap也屬於這個範圍。如果妳對pH值有所懷疑,可以參考一下這裡




2012年11月22日星期四

柴亜伊子醫生的控油:面油紙

今天繼續介紹柴亜伊子醫生的Blog:
各位清楚自己的皮膚屬於脂性,乾性,或是同時又乾又油的混合性?購買化妝品時,Sales都會將客人的皮膚分為這三種,再根據妳所屬的皮膚類型介紹化妝品。如果主動申報自己屬於乾性或混合性皮膚,Sales當然會推銷各種各樣保濕劑,如果說自己屬於脂性(就算只說是T zone部位或下巴也好),對方也順便推銷控油化妝品,而Sales小姐遇到混合性皮膚客人就當然會同時推銷保濕劑和控油化妝品。

我本人自小屬於不折不扣的脂性,也與大部分消費者一樣,每每在雜誌上看到化妝品推介,看到標榜神奇效用(如毛孔消失)的化妝品就必買,必試,所以也用過不少的脂性皮膚專用化妝品。由於這類產品通常含有酒精成份,所以在使用的瞬間,面油會立即消失,但於數小時後還是會恢復原來的模樣。如在上班時間內重複使用數次,面上還會累積大量類似Gel的東西;如是類似含酒精化妝水的產品,皮膚便開始乾燥,繼而還會刺痛,總之從來沒有感受到雜誌推介裡所提到的好處,優點。

本人一直以來消費大量面油紙(最近少了很多,感覺自己的皮膚與普通皮膚相差已經不太多),所以每當購買化妝品,便被Sales小姐說因為越刻意去油越會導致油脂分泌,故要停止去油(差不多是20年前的事)。於是我就忍住不去油,面上變成油淋淋,繼而還開始長暗瘡......搞成這樣還向我推銷完全沒用的控油化妝品,越想越不對頭(因為聽了Sales的話後,才會變本加厲,根本毫無改善),後來索性戒掉所有這類的化妝品,就祇靠面油紙(永不離身),這樣反而未曾出現過甚麼狀況。35歲過後,於冬季去油時開始覺得皮膚出現乾燥現象,所以在事後使用美容液保濕。過了40,冬季去油後開始感覺不止乾燥,而且還會痕癢,所以就加倍保濕。不過上一年開始,使用面油祇去油的次數明顯減少了;春夏季去油後,就算在冷氣房間內也有時感覺皮膚有些乾燥。

唉,老了。儘管如此,我倒覺得現階段的面油分泌較易控制,感覺洽到好處......

有些人會以Tissue替代面油祇,但最好還是避免一下。所謂面油祇,現時有不少產品是Film type,有標明“不吸水”,所以只要妥當使用,相信面油祇應該是個不錯的產品,相反,Tissue和手巾除了油脂外,也會吸走水分,所以除非不得已,應該避免以Tissue和手巾替代面油祇。(紙張會不知不覺中吸走水分;在Office處理完大量Document後,有沒有手指尖乾燥難忍的經歷?)Film type面油祇只需輕輕壓在皮膚上便可以吸走油脂,根本不必摩擦,應該對脂性皮膚人士有幫助。

來我的診所看病的人中,好多人都自稱脂性皮膚,但真正有脂性皮膚問題的患者其實並不多;其實這些患者同時也有皮膚非常乾燥的問題,屬於所謂的混合性皮膚。只限在T zone,下巴,月經前的油脂分泌過多等情況並不算是甚麼問題,但患者在診所觀察其間洗完面後不搽任何東西,過一會就開始皮膚緊繃,刺痛,或者她們在家時,雖然皮膚乾燥得很難受,但同時面頰毛孔卻張開,而且漸漸滲出油脂,不一會面上便變得油淋林的情況實在很多。後來我也得知她們當中幾乎沒有人使用面油祇來去油的習慣,而且同時也嚮往Matte skin(陶瓷肌)而有過度去油的傾向,但偏偏就是沒有人使用面油祇。




完全沒有皮脂分泌的人沒有多少個。而雜誌上常見的Matte skin是不可能出現的現象;就算圖片中的Model的皮膚是Matte skin,如果她本身的皮膚沒有光澤的話,Matte skin只會給皮膚帶來蒼老的效果。所以皮膚本身沒有光澤的話,怎麼化妝也只會顯出乾燥和蒼老而已。除非因患有異位性皮炎等,導致皮脂腺破壞,或因老化而皮脂分泌極端減少等原因,皮脂分泌才會過少,否則皮脂分泌是不可能避免的東西。

出現於T zone等部位的皮脂對妳來說是必須的,否則沒有東西可以保護妳的皮膚,會變成敏感肌一般,又癢又痛,而乾巴巴的皮膚。皮膚變成這樣,化妝品也不能用,皮膚也不可能漂亮。過多的皮脂可以使用面油祇對付,但切忌因摩擦而傷到皮膚。面油祇吸走太多皮脂而覺得皮膚乾燥的話,還可以參考我的做法,以乳液,美容液來補一補,補充水分。但是萬一去油後的乾燥情況嚴重的話,使用保濕劑也於事無補,所以遇到這樣的情況,還是不要去油吧。

化妝品Sales絕少會建議妳使用面油祇,皆因有了面油祇,就沒有人會買去油化妝品,所以她們只會推薦自己公司牌子的毛孔
/去油化妝品,這是必然的。不過她們給妳的Sample就可以照拿,致於這個Sample有沒有用,最好不要信以為真。對方是做生意,真的假的甚麼都敢說,所以千萬不要忘記看成份表。

好奇心旺盛的妳可能試過才能肯定產品的好壞,所以看完成份表後依然要購買它,我也不可能阻止妳,不過我始終認為面油祇才是價廉物美的優秀產品。



2012年11月15日星期四

吉木伸子論紫外線對皮膚的影響與相關防曬產品智慧

色斑與20歲過後

紫外線帶來的影響大家都略略知道,不過我們還是重溫一下吧。

紫外線可激發位於基底層的黑色素細胞,製造黑色素,這樣產生的黑色素在基底層起到類似黑色窗簾的作用,抑制紫外光進一步穿越到表皮之下,可說是於皮膚的防禦體系。

停止接收紫外光照射後,根據皮膚本身的Turn over週期,黑色素會與死皮(角質細胞)一齊剝落,所以正常情況下,曬黑了的皮膚還是在1個月左右後會恢復原來的膚色。但隨著身體的老化,Turn over週期也延長,所以會發生Turn over週期過後部份黑色素沒有被排出體外(由皮膚表層剝落)的情形;這就是產生色斑的原因,也是多半人於20歲過後會開始慢慢察覺到皮膚上出現色斑的原因。

成年後還延續10來歲時的習慣(沒有防曬),一不小心曬黑皮膚,便有可能一下子就產生大量色斑;祇是去了海灘游泳一次也有可能引發無數色斑的產生,而且這樣的情況一點也不稀奇,所以應注意防曬的重要性。





因紫外線導致的破壞會累積

各位要明白皮膚不單是去海灘曝曬才會受到紫外線的破壞;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皮膚在不斷地受到陽光中紫外光的影響,而這個影響在皮膚內日以繼夜地在累積。累積的過程雖然每日在進行中,而且肉眼可觀察到的變化微乎其微;拿個儲錢罐作比喻吧,就算每日存一點硬幣,在外表上根本看不出儲錢罐裡儲存了多少,直到某日再也裝不下硬幣,才發覺它已經裝滿,紫外光的影響也一樣,靜靜累積多年後,直到某日儲錢罐裝滿/滿瀉,呈現肉眼也可觀察到的皮膚毛病,於是許多人會在30餘歲時突然察覺色斑“激增”。

每個人的累積速度也不一樣;一般認同多數人在20歲前已經接收到一生中有機會接收的大部分紫外光(60%到70%),所以即使現時看不到色斑,假如一個人從小晒到大,她的“儲錢罐”極有可能已經處於即將要裝滿的狀態,因此有可能的話,必須在30歲前後要開始認真對待防曬的問題。

紫外光與皺紋

紫外光不單會引發色斑,而且還會引起皮膚皺紋和促進一切皮膚老化現象,是皮膚的頭號敵人。紫外光穿透到真皮,可使Collagen纖維變質,變成又硬,又沒有彈性的纖維。由於真皮的70%由Collagen組成,所以失去了彈力的Collagen會使皮膚鬆弛和下垂,於是形成皺紋。

許多人誤解“皺紋的起因是乾燥”,但乾燥其實不是皺紋的最大原因,而是Collagen纖維的劣化才是;Collagen纖維的劣化則由紫外光和活性氧等導致,所以吸煙,心理壓力,有害化學品等產生的活性氧會促使皺紋形成。預防皺紋形成,抑制紫外光和活性氧是必需的,而且遠比任何昂貴護膚品有效。

少許日光浴是否更健康?

紫外光確實促進人體內維他命D的活化,令骨骼有效吸收鈣質。但這個作用所需的紫外光只是微量,所以沒有必要為骨骼而曬太陽。再小心防曬也好,始終還是會曬到一些紫外光,所以對骨骼的健康而言,這一點點紫外光就已經夠用了。

順道一提,骨質疏鬆症與紫外光攝取量無關,與鈣質的攝取量也無關。由於骨骼中的鈣質要依賴運動才會增加,所以運動不足才是骨質疏鬆症的最大原因。唯有“善用防曬產品,多些運動”才可以健康和美容一舉兩得。

防曬產品知識

這部份內容,大致和先前Blog內容相同,所以我們沒有重覆譯出來。其中
尤其是有關劑量和使用頻度最需要各位的關注;避免對防曬知識一知半解,請參閱這裡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