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並依據日期來排列查詢「PPD」的文章。按相關性排序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並依據日期來排列查詢「PPD」的文章。按相關性排序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2月20日星期四

Henna和Indigo到底有沒有副作用?

我們就是為了副作用的問題而遲遲沒有正式出售Henna和Indigo。

Henna+Indigo染髮是日本人的專長,所以我們除了上網Search和請親朋戚友當白老鼠外,也向日本幾家歷史最久的Henna+Indigo廠家和Henna salon(專門使用Henna+Indigo染髮的Hair salon)請教了有關問題。


先說答案吧,在頭髮上使用Henna和Indigo都可能引起副作用。但Henna在印度已經有悠久歷史,而其副作用也是絕少或極其輕微,所以基本上沒有怎麼把它當作副作用看待,在日本的情況也差不多,但Indigo就要注意了。在頭髮上使用Indigo最多的是日本人,反而印度就沒有人懂得用。根據日本的Indigo廠商,使用Indigo染髮的日本人當中,大約2%的用家出現過敏症狀,而症狀包括了頭痛,作嘔,皮膚痕癢/發炎等。雖然Indigo是葉子,但它屬於豆科植物,所以尤其對豆類會過敏者應當要小心,染髮前也應該要進行斑貼測試

我們都知道不少人對Permanent hair dye(主要對PPD)呈過敏,但他們到底佔人口中多少%?由於世界各國衛生部門對化學性染髮劑中PPD等有毒成份的含量上限並沒有統一標準,所以很難提供一個具代表性的百分比,但某些國家的過敏者百分比可達雙位數,所以Henna+Indigo應該是個較為安全的Alternative吧


Henna本身有甚麼副作用呢?由於它可使體溫下降,所以月經前和病癒期間可能不太適合使用,使用Henna的過程中,部分人還會感覺倦意和睡意,也有部分人在使用Henna的第二天發現小便帶綠色。但大部分人經過上述
倦意和睡意後,會感覺頭腦很爽;平時覺得頭重重的人會發現頭腦變得清醒。






2014年2月7日星期五

到底Henna可以染出甚麼顏色?4

信不信由你,傳統上使用Henna的南亞和中東地區國家其實並沒有把它看成染髮產品。在這些地區,自古至今Henna一向的主要用途其實是藥材;印度傳統醫學Ayurveda有提到它有令身體降溫和護理頭髮等的功效,而Henna的色素(Lawsonia)帶來的染色效果則屬於“副作用”而已。南亞國家的新娘在婚禮中,常以滿身畫滿Mehndi的姿態出現,其實這也與Henna的藥性有關;Mehndi的顏料就是Henna,而Mehndi有裝飾效果的同時,Henna的藥性也可令新娘的緊張情緒鎮靜下來。


Mehndi


以下這件事鮮為人知,但Henna+Indigo的方法得出咖啡色染色效果的做法並非源於南亞或中東。應該要追溯到20年前左右吧,當時的日本人已經嚐到Permanent hair dye主要成份PPD的苦頭,於是四處尋找更安全,更天然的染髮用色素,結果他們研究出Henna+Indigo的組合,所以日本才是Henna+Indigo染髮的始祖。有趣的是,在概念上,日本人視作Henna為染料,反而南亞或中東人把它視作藥材,最多也把它當作頭髮補品,所以請教印度人如何使用Henna+Indigo染髮,他們會毫無頭緒;雖在印度街頭隨處可購得Henna,但Indigo則基本上沒有店鋪出售(根據Ayurveda,Indigo也屬藥材)。




2011年8月10日星期三

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Phenylenediamine

染髮劑成份Phenylenediamine(對苯二胺或PPD)由瀝青提煉而得,特別值得關注。絕大部分染髮劑中都含有PPD,而甚至標榜”天然“,“草本”的染髮劑也有機會含有它,而越深色配方的染髮劑中的PPD濃度會越高。近年來所謂的"Black henna"染髮劑和“臨時紋身”/“仿刺青”(Temporary tattoo)都有機會含有它。


順便一提,真正的Henna塗上去的時候是橄欖綠色,而染好之後是橙紅色的,顧名思義,因為是“臨時紋身”,所以也只可維持一兩星期的“紋身”。Jagua(格尼帕属 美洲格尼帕)可染出淺黑色,但還是達不到Black henna那麼黑,也同樣只可維持一兩星期。


這是典型的由Black henna中PPD導致的皮膚發炎。Google一下Black henna tatoo的Image會發現更多慘不忍睹的相片。通常PPD染髮劑在用後15至20分鐘便要沖洗,故較少機會出現這麼嚴重的發炎,但把PPD當作Henna使用,在皮膚上放置達數小時的話,當然會有更多人經歷皮膚炎,而皮膚炎嚴重程度也會更高。

PPD是致癌物,可導致嚴重皮膚炎症,也可與其它個人護理產品的成份產生化學反應,導致光敏感反應(Photoallergic reactions)。世界各國衛生部門都有對消費者發出警告,切忌使用含有PPD的產品在眼部附近,否則有可能導致皮膚發炎或失明等嚴重後果。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個人護理產品中常見的有害成分:FD&C Colours

個人護理產品中被廣泛採用的FD&C colours(顏料)由煤炭提煉而得,而不少人對它都會有刺激皮膚,濕疹等的過敏反應。更有證據顯示,特別是一些由瀝青提煉出來的顏料(coal tar colours)如D&C Violet 2,FD&C Blue 1,FD&C Green 3,FD&C Red 4,和FD&C Yellow 5會致癌,而瀝青本身根本是公認的致癌物,更禁止化妝品上的應用。

每個由瀝青提煉出來的色素都有它的獨特的特性,對人體的潛在危害性也不一樣;一般在美國產品的標簽上,由瀝青提煉出來的色素名稱都會以FD&C或D&C開頭,接著是顏色和編號。同樣地,在加拿大產品上,它會是以C.I.開頭,接著是五位數字,或者以如p-phenylenediamine(對苯二胺PPD)這樣的形式表示(天然顏料和無機顏料分別是75000系列和77000系列)。

在加拿大而言,染髮劑標簽必須有註明產品對皮膚有刺激,以及染眉毛和睫毛有可能導致失明等警告標語方可允許染髮劑中coal tar colours的使用;雖然加拿大衛生部(Health Canada)也有規定不允許在眼部周圍使用的產品裡含有這些顏料,但產品的使用範圍一旦離開眼部,這些顏料的使用卻完全不受到管制。

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

您有染髮嗎?您熟悉化學染髮劑的安全性嗎?

根據日本於2000年進行的統計,20代的女性中有近8成人有染髮,於同年由日本全國理美容製造者協會提供的資料更顯示,在東京為染髮去美容院的人數超出去燙髮的人數,看來染髮潮流是空前的盛行,雖然找不到本港有關資料,相信本港的情況也不相伯重。

化學染髮劑(永久性染髮劑)可使白髮變黑,也可使髮色變得fashionable,是時下很流行的產品。市面購買到的染髮劑,更方便在家中使用,就算沒有人幫手也可以把頭髮染好。儘管這麼普遍的化學染髮劑,相信有不少人也有聽過使用染髮劑後出現頭皮發疹,髮質受損等問題,但大家有沒有考慮過它的安全性呢?我們在這裡詳細了解一下甚麼是永久性染髮劑吧。

染髮劑的類別


根據日本染髮劑工業會(Japan Hair Color Industry Association)規定,於日本本土出售的染髮劑分為永久性染髮劑,半永久性染髮料,暫時性染髮料和漂白劑的4大類,而其他西方國家也是採用類似的分類。其中染髮劑,漂白劑屬於醫藥部外品,毒性強,而染髮料則屬於化妝品,相對毒性較低。半永久性染髮料使用的色素為瀝青,有一定的毒性,染髮效果可持續兩三個星期,而暫時性染髮料則可用洗頭水一次過完全洗掉。那麼永久性染髮劑的性質又如何呢?


永久性染髮劑與頭皮過敏


永久性染髮劑的包裝裡一定有說明書,而在說明書上還一定註明事先要進行Patch test(斑貼試驗),確定使用者對產品不會產生過敏反應。日常用品當中要求Patch test的產品不多,而染髮劑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產品,這同時也說明要求Patch test的產品的毒性是相當高。所以Patch test的需要正好也說明由化學染髮劑引致的過敏反應是較為常見的。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永久性染髮劑多半為氧化型染髮劑(Oxidative Hair Dye)而其主成份是Para-Phenylene Diamine(對苯二胺),是已知和各國衛生當局公認的過敏元兇和毒物。它較常見的過敏反應有皮膚發疹,頭皮痕癢等,而強烈的過敏反應情況下,還會導致喉嚨疼痛,呼吸困難等症狀。萬一不小心進了眼睛,後果更嚴重;輕則有可能引致結膜炎等炎症,重則可導致失明。

斑貼試驗可預防過敏反應


避免由對苯二胺引起的過敏反應,染髮前進行斑貼試驗是最有效的方法。斑貼試驗的正確做法是將少量染髮劑塗敷於手臂內側,放置48小時後觀察有沒有產生過敏反應,以便判斷正常使用該產品時會否對使用者構成過敏的威脅。萬一48小時內察覺任何皮膚異常現象,說明該染髮劑極有可能導致使用者產生過敏反應,因而應當避免使用該染髮劑。


因為頭皮也較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薄,所以相對來說它的防禦能力也比較低,異物滲入頭皮的機會也較高,而在這樣的條件下,斑貼試驗可以說是最起碼的預防措施。

染髮劑分為兩劑


永久性染髮劑分為兩劑,其中一劑多半含有氧化染料對苯二胺(又稱PPD),可產生很強的染色效果,是最被廣泛使用的染髮劑原料,除前述的過敏症狀外,還有可能引致鼻部,口腔疼痛,咳嗽,血液循環障碍等。也有不少的實驗結果顯示對苯二胺的致癌性,但由於美國環境保護局(EPA)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把對苯二胺分類為致癌物質,故染髮劑包裝上也沒有印上毒性警告的字句。


不含對苯二胺的染髮劑也存在,但還是會含有化學結構與對苯二胺非常相似的Para-Aminophenol(對氨基苯酚)等代用品,而正因為化學結構非常相似,它們所帶來的正負面影響也是非常相似的。

永久性染髮劑的另一劑又含有甚麼呢?它含有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是漂白劑。稀釋30倍的過氧化氫就是一般在藥房都可購到的消毒用雙氧水,但您有聽說過由於雙氧水有致癌性,它是被禁止使用在化妝品裡的?

寧可讓頭皮受到有害物侵害也要染髮是個人的選擇,但消費者必須認清染髮劑含多種毒物,不止損壞髮質,還會危害個人健康,而其藥性強度更遠遠超乎一般消費者的想像。

染髮劑的使用要注意甚麼?

成年人經過反覆染髮,過敏症狀出現的可能性一般都會逐步增加,並且突然於某天出現濕疹等症狀。但在小童身上,生活中由於較成年人少接觸化學品,就算第一次接觸到染髮劑,他們也有可能會對染髮劑裡的化學品產生強烈的過敏反應,導致鼻塞,喉嚨腫脹,呼吸困難等症狀。尤其對初生嬰兒和乳兒來講,鼻塞已經足以導致呼吸困難,所以兒童絕對不適宜染髮,而家中有存放染髮劑的話更要千萬小心保管。


懷孕其間的染髮劑使用更有可能引發貧血和高鐵血紅蛋白血症(Methemoglobinemia),阻礙有效地傳送氧氣到胎兒體內,導致胎兒處於缺氧狀態,影響正常發育。

還有,年過40,為日益增加的白髮而煩惱的各位請注意,染白髮時,染髮劑的PPD含量越多,可使染出來的髮色越黑,但長遠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應該考慮Henna(指甲花)等天然代用品。

關於永久性染髮劑有害性的報導
  • 日本環境衛生中心
公益組織日本環境衛生中心(Japan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enter)發行的刊物"生活與環境"於2003年刊登了一篇文章,專題報導有關染髮劑的潛在危險。文章指出,染髮劑有可能引起各種過敏反應,而其中也有引述由染髮劑過敏導致死亡的急性全身性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案例。文章強調由染髮劑引起的過敏反應未必即時出現症狀,有時會相隔數個月,甚至數年,所以就算目前沒有症狀也好,絕不可把染髮劑當作是無害的東西。

該報導更指出,由於染髮劑成份PPD的有害性,芬蘭已於1991年禁止一般性產品中的PPD使用,但於日本出售的眾多染髮劑依然沒有停止PPD的使用。

文章中,大阪市立堺醫院皮膚科東禹彥醫生也指出PPD的替代品,對甲苯二胺(Para-Toluene Diamine,簡稱PTD)與對氨基苯酚(Para-Amino Phenol,簡稱PAP)的有害性其實僅次於PPD,所以就算染髮劑不含PPD也不能掉以輕心。

PPD,PTD,PAP其實都不是色素,這些化學品必須經過與過氧化氫等的氧化劑產生化學反應才可變為色素。但形成色素後,不令色素滲入頭髮就無法染到髮,所以染髮劑裡還含有強力的表面活性劑,以達致染髮的目的。無論怎麼小心,染髮劑還是一定會接觸頭皮,繼而滲入皮膚。於染髮過程,在頭髮和頭皮上發生一連串的化學反應,在這個化學反應過程裡,還會繼續產生其他化合物,但也無法知道這些化合物是有害還是無害。但肯定的是,在顯微鏡下,用過染髮劑的頭髮和頭皮表面會明顯地粗糙,證明頭髮,頭皮都已經受到損傷。

染髮劑生產商也坦白承認PPD是染髮效果最好的原料。雖然有PTD,PAP等替代品,但還是有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所以目前並沒有其他原料可真正替代PPD。生產商建議,如對永久性染髮劑感到不安,消費者可選用非永久性染髮劑。
  • 歐洲委員會
根據美國接觸性皮膚炎學會(American Contact Dermatitis Society),自1880年代以來,PPD在西方國家已成為染髮劑主要原料,而PPD一開始上市,種種健康問題也陸續發生。由於致敏性問題,瑞典,法國,德國都曾經禁止過PPD的使用,為期幾乎長達整個20世紀。但後來歐盟組成後,PPD又被引入市場。



踏入21世紀,歐洲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於2006年7月,基於一項染髮劑用的22種化學品的研究結果,頒令禁止該22種化學品於染髮劑中的使用,並由同年12月1日起生效。該研究結果指出,長期使用該22種化學品有可能導致膀胱癌。

屬於歐洲聯盟(EU)的歐盟消費品科學委員會(Scientific Committee on Consumer Products,簡稱SCCP)也同時表示,女性定期和長期使用染髮劑有可能導致膀胱癌的發病,並對其惡化也有關連。定期和長期使用染髮劑的消費者人口相當龐大,根據歐盟,超過60%的女性和5~10%男性有每年染髮6~8次的統計資料。

Guenter Verheugen歐洲委員會副委員長(企業,產業部門)表示,無法證明安全的物質不應該在市場上流通,高度安全標準不但可以保護歐盟消費者,也可以為歐洲化妝品行業界帶來法定的確實性。該禁止令的執行部門稱,由於染髮劑業界本身無法提供證據證明這22種化學品的安全性,故此採取上述措施。下列為該22種被禁的化學品名單以供參考:

6-Methoxy-2,3-Pyridinediamine and its HCl salt
2,3-Naphthalenediol
2,4-Diaminodiphenylamine
2,6-Bis(2-Hydroxyethoxy)-3,5-Pyridinediamine
2-Methoxymethyl-p-Aminophenol
4,5-Diamino-1-Methylpyrazole and its HCl salt
4,5-Diamino-1-((4-Chlorophenyl)Methyl)-1H-Pyrazole Sulfate
4-Chloro-2-Aminophenol
4-Hydroxyindole
4-Methoxytoluene-2,5-Diamine and its HCl salt
5-Amino-4-Fluoro-2-Methylphenol Sulfate
N,N-Diethyl-m-Aminophenol
N,N-Dimethyl-2,6-Pyridinediamine and its HCl salt
N-Cyclopentyl-m-Aminophenol
N-(2-Methoxyethyl)-p-phenylenediamine and its HCl salt
2,4-Diamino-5-methylphenetol and its HCl salt
1,7-Naphthalenediol
3,4-Diaminobenzoic acid
2-Aminomethyl-p-aminophenol and its HCl salt
Solvent Red 1 (CI 12150)
Acid Orange 24 (CI 20170)
Acid Red 73 (CI 27290)

上述禁令頒布後,曾在歐洲,北美各國引起巨大風波,但在日本卻沒有怎麼報導這訊息,好像在香港也沒有甚麼印象聽說過有關訊息的報導吧。

本身為記者的日本書籍"育毛物語"作者双田譲治也曾經為寫作,收集有關染髮劑危害性的資料,訪問過不少皮膚專科醫生,結果他卻發現只有少數醫生知道染髮劑的致癌性問題,不過醫生們還是一致認同染髮劑幾乎是最惡劣的致敏物質。醫生們還指出化學染髮劑的致敏性本來就很高,假如在現今的制度下開發和向有關當局申請這樣的產品(如PPD),當局是絕對不會接納和通過這樣的刺激物,是只不過到目前還沒有找到適當的替代品而已。

  •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對化學染髮劑也有發表以下注意事項:

不小心使用染髮劑可傷害皮膚,頭髮和眼睛。

FDA繼而列出一部份由染髮劑導致的常見健康問題如下:

  • 脱髮
  • 燒傷
  • 發紅
  • 皮膚痕癢,疼痛
  • 臉部腫脹
  • 呼吸困難

以下是FDA提出的染髮劑安全使用方法:

  • 依照產品說明書染髮。注意所有"注意"和"警告"事項。
  • 染髮前進行斑貼試驗(美容院也應於染髮前進行斑貼試驗)
  • 絕不可用於眉毛和睫毛,有可能傷及眼睛,甚至失明。FDA不容許廠商建議消費者應用染髮劑於眉毛和睫毛。
  • 避免兒童誤取。
  • 塗敷染髮劑後等候時間不應超過說明書指定的等候時間。
  • 染髮後以清水充分清洗頭皮。
  • 塗敷染髮劑時戴上手套。
  • 由於可能傷及頭皮和頭髮受損,不可同時使用多於一種的染髮劑。

避免接觸至敏源

若要避免接觸到洗衣液,沐浴露,洗髮露等清潔劑產品中的致敏源,只能減少使用或停止使用這類使您產生過敏診狀的清潔劑;因為致敏源有可能是合成界面活性劑本身,其他添加物,甚至可能是這二者接觸水分和污垢後結合而成。由於一般清潔劑也未必會提供完整的成份表,或是成份表異常複雜,單看產品標簽說明也未必可以判斷甚麼才是安全,可以放心使用的產品,所以您對成份有所懷疑的話,應盡量避免使用該產品。

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至敏源的機會有好多,而且還是自願去接觸的。以永久性染髮劑為例,它的成分裡多半會含有一個化學藥品PPD(對苯二胺),是各大衛生組織和各國衛生當局都一至認同的至敏源,而且有害性特別高。它甚至已被證實有至癌性,但多數消費者依然忍受由PPD引起的種種過敏症狀,堅持染髮。由PPD和個人護理產品中所含的致敏源引起的過敏症狀不一定即時顯現,它可能相隔數小時,數天,數個月,甚至數年,所以下一次想染髮的時候請各位再三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