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8日星期四

Juno問:請問Olea Natural Soap可以代替牙膏拿來刷牙嗎?

請問Olea Natural Soap可以代替牙膏拿來刷牙嗎?

Hi Juno,

妳好奇心挺旺盛的。這個話題我也考慮過寫,但一直懶得整理資料;既然有人發問了,我就要弄弄資料喇。先說答案吧,Olea Natural Soap可否拿來刷牙?答案是完全可以的。

歐美有不少牙醫都認同刷牙的關鍵在於有效的洗刷動作,而牙膏的作用只不過就是令刷牙過程“稍為好受一點”而已。

我們認識的牙膏一般稱為Tooth paste,主要以合成界面活性劑(不用再解釋是甚麼東西了吧?)製成,但同時也存在如Tooth soap品牌等“肥皂牙膏”;顧名思義,這個肥皂製成的“牙膏”就是100%肥皂,成份是這樣的:有機橄欖油皂化物,有機椰子油,礦泉水。







Google一下"brushing tooth with soap"就會看到好多Hit,看來以肥皂替代牙膏完全沒有問題,而且已經有不少人在實行肥皂刷牙,同時還有不少實行肥皂刷牙後,口腔內種種健康問題得到改善的例子。美中不足的是,肥皂沒有牙膏那麼“好吃”就是喇。

提倡肥皂刷牙的始祖應該是“Good teeth birth to death”一書的作者Gerard F. Judd博士(美國亞利桑那州牙科醫生)吧;他還是有史以來第一位証明,並列出所謂“牙膏”的種種害處的科學家。在他的著作中,Gerard F. Judd博士透過多項試驗來踢爆“口腔護理行業”的多個“謊話”和“神話”如Fluoride(氟)有助防止蛀牙,糖分導致蛀牙等。

Gerard F. Judd博士在該書中說,好多人都認為有助防止蛀牙的Fluoride其實對預防蛀牙幾乎毫無功效,反而會破壞牙齒;Gerard F. Judd博士舉出數個大規模而可靠的研究結果都指出水中Fluoride濃度只需1ppm(百萬分之一)便會反而增加蛀牙機會。

他還指出Fluoride會破壞修復牙齒表面琺琅質必須的酵素Adenosine diphosphate(二磷酸腺苷),而避免與Fluoride接觸,還可以預防多達114種病症(即使濃度只有1ppm也有可能導致由癌症到頭痛等廣泛的病症)。

致於糖分,Gerard F. Judd博士指出它對牙齒表面琺琅質根本不起任何有害作用;作者分別以Fructose(果糖),Glucose(葡萄糖),Sucrose(蔗糖)進行了實驗,結果証明這三種糖完全沒有能力融解Calcium phosphate(磷酸鈣),所以也不可能導致蛀牙。真正可導致蛀牙的是酸性食物如檸檬,西柚,橙,菠蘿,奇異果,番茄,醋,蘋果汁,維他命C咀嚼片等,所以作者建議食用上述這類食物時,應同時飲用清水等非酸性飲料來沖淡酸性食物對牙齒的破壞性。

最後在該書中Gerard F. Judd博士勸喻,“無論如何都避免使用含有Fluoride的牙膏(包括Gel和任何形態)和其餘產品,而應使用肥皂(不含有害添加物是基本要求)來清潔牙齒和口腔。”

他還指出了以下的肥皂刷牙優點:
1 有效清潔牙齒表面
2 減輕敏感牙齒
3 有助補充牙齒表面琺琅質,使牙齒更堅固和美麗

日本一家牙科診所Kazuno Dental Clinic對就診人士也有如下的提醒:
多半牙膏都以合成界面活性劑製成,性質與洗潔精相近。為數不少的合成界面活性劑都對人體有害,它可以是過敏的原因,也可能是濕疹的原因。由於洗髮水中的合成界面活性劑可以直接接觸毛根,它更可導致毛髮的發育障碍(脫髮)。

部份合成界面活性劑甚至可產生二噁英(Dioxins),而清潔劑中的合成界面活性劑還會促進其餘的添加物更易被人體吸收,然而我們使用的牙膏就是這樣的產品。

我們的口腔內部祇有黏膜的覆蓋,它並不像身體其它部位一般,有角質層的額外保護。因為這樣的緣故,藥物(化學品)也很容易經由口腔黏膜被人體吸收;如心臟病發作,病人不省人事的情況下,醫務人員依然可於病人口腔中用藥,實施急救。

所謂的牙膏裡還可能含有可疑的香料,色素等,所以自小養成每日使用這樣的產品刷牙,對身體的危害越高。

牙膏可以說是可有可無的產品;就算不使用牙膏也完全可以保持牙齒清潔,並預防蛀牙。其實不使用牙膏,刷牙效果多半會更好;由於牙膏裡的薄荷等引起的“清涼感”誤導使用者產生“清潔的感覺”,根本還沒有刷好牙齒便誤以為已經刷好,這是許多人都犯的典型錯誤。

另外,各位可能會覺得驚訝,不過根據New Zealand Dermatological Society(NZDS,紐西蘭皮膚醫學會)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等組織,牙膏等口腔護理產品與唇膏等產品均有可能引起過敏性唇炎,而唇炎(Cheilitis)患者中,約25%便是由A
CD(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即是所謂的濕疹)而引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